Re: [新聞] 男網上演「權力的遊戲」 費德勒德約各自

作者: clifflee (亞爾薩斯)   2019-05-17 13:16:10
※ 引述《iamshana (CANINE力集中在一些重要S)》之銘言:
: 「我不太喜歡媒體報道的方式,我認為你們指出我就是幕後的決策者是不公平的。」被激
: 怒的德約將面前的桌子轉了個方向,「你們總是在社交媒體上製造摩擦。」
: 德約覺得自己有點委屈,他聲稱自己只是球員委員會主席,一起做決定的並非只有他一人
: 而是10個人,「我覺得我被曝光得太多了,不適合擔任主席這個角色。」
: 誰來主導男子網壇的未來?
: 事實上,與吉梅爾斯托布相比,曾任ATP年終總決賽的賽事總監的科莫德不僅沒有任何「
: 污點」,還在超過5年的運作下將ATP逐漸從一片怨聲載道中拖入正軌。
: 此外,在科莫德執掌ATP的5年中,ATP賽事的總獎金翻了一番,養老金也提高了250%,還
: 擁有了阿聯酋航空等多家贊助商的支持。
: 為了積極尋找未來之星,科莫德提出了「下一代ATP總決賽」計劃。在這項在米蘭的賽事
: 中,鄭泫、小茲維列夫、西西帕斯等一批超新星誕生。
: 正因如此,費德勒、納達爾和瓦林卡一致認為,可以考慮讓此前無緣連任的科莫德與ATP
: 「再續前緣」。
: 科莫德也明確表示自己的大門是敞開的,「我尊重3月份的投票和程序,如果董事會在任
: 何時候決定重新評估他們的選擇,這可能會成為進一步討論的問題。他們知道我在哪裡。
: 」
: 但科莫德認為,ATP的政治變革需要更多的球員參與進來。而眼下的當務之急不應是試圖
: 消除所有衝突,而應從網球圈外向董事會增加獨立成員,以帶來更廣泛、更中立的觀點。
: 正如《紐約時報》所說,在過去的一年里,ATP的確經常看起來功能失調,現在是時候回
: 到正軌上了。
: 「是時候讓球員方和賽事方為了這項運動發展出一種更有成效的關係。是時候讓巡回賽向
: 更高的道德境界進發,爭取有一天會議室里的決鬥不會比球場上的決鬥更吸引人。」
: http://t.cn/EKWiF7j
先來科普ATP球員委員會:有一套現役球員遴選規矩(排名、單/雙打…等等),這邊10名,
加上1退役前輩、1教練名額,合計12人。
不過呢,因為球員很忙,所以實際上進入ATP董事會的3名「球員代表」,
並不是來自球員委員會的10+2之中,而是由這10+2去另外選人(同樣也有些規矩)。
例如現任的2+1辭職的「球員代表」,Justin Gimelstob 是教練兼 Tennis Channel 賽評
,Alex Inglot是法/商界人士,David Egdes是Tennis Channel的資深副總裁。
有趣的是,就職權來說,其實球員委員會是偏向諮議機構,
實際職能是由那3位進入董事會的「球員代表」執行,所以Djokovic會說不是他在投票。
但代表是由委員會選出,所以一般來說,球員代表會遵照球員委員會的建議一致投票。
如果懂得看言外之意,這邊就產生兩個問題了:
什麼叫一般來說,以及什麼是球員委員會的建議?
例如,去年被委員會解職的球員代表Roger Rasheed(教練),因為他在利潤分配上沒有
支持對球員有利的較高額,後來就被過半數投票炒了。但也有說法當時賽事方放威脅,
不接受少額那就連加都不加涼拌吧,隨你們罷工,Rasheed評估後才跑票。
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什麼叫一般、例外和後果。
Djokovic 在羅馬記者會上的講法其實有點避重就輕,因為炒掉代表是委員會7票就夠,
在他任內也確實炒掉Rasheed,並不是因為他(球員委員會主席)不在現場投票,
就沒有事前事後的責任歸屬。
又,這兩年以來不只一次出現委員會與球員溝通不佳,甚至在委員之間也無共識的消息。
若屬實,委員會的建議為何以及是否具足夠代表性,自然也成為問題。
再來科普ATP董事會:組成結構是3+3+1,3名前述的球員代表、3名賽事方代表,
以及1名由這6名中至少2+2同意聘任的總監,三年一任。
總監基本上不投票──這也只是基本上,因為當議案同票時,總監可以投下決勝票。
董事會管多少事我不太懂也懶得仔細查,不過至少與球員/賽事方的分潤、退休年金、
賽事舉辦地點等等有關就是。
從這個董事會的結構,不難看出會時常產生3對3的狀況,因為球員方和賽事方的利益,
理論上是衝突的,而球員代表理論上也應該要參考球員委員會的建議一致投票。
所以呢,例如 Roddick 就曾感慨(或說抱怨)這個結構讓決議只是形式上過水,
因為據稱總監的決勝票服務賽事方多、球員方少(賽事方有錢有勢擅交際),
但這個董事會的架構,又讓它在表面上取得球員方的背書。
因此,球員內部一直存在一個「球員應該跳脫ATP架構,獨立組一個工會來談判」的派系,
改做勞資大對決──寫到這裡,終於可以切入大家更熟悉的球員名稱囉。
Djokovic倡議獨立球員工會的新聞不難查,這邊就不寫了。
不過 Pospisil 發給50名後選手的的串連信,倒也不是如某些人所想,
那麼純粹"為低排名球員著想"。
https://twitter.com/jon_wertheim/status/1083873500501299201
攻擊分潤自然是信中提到的重點之一,但只要細看其內容,其實可以很明確看出,
同樣是在為獨立球員工會這個路線作嫁,論述的邏輯是,
現在的架構有問題=獨立工會才能把球員利益擺優先=可以爭取到更多分潤。
大家來大團結,發聲先鬥下肥貓 Kermode 吧!(因為Kermode今年要決定是否續任)
低排名選手究竟是否如原新聞中存在支持聲浪,老實說不曉得,
畢竟他們的聲量與曝光度相對是很小的。
不過,Wawrinka 反駁 Pospisil 的信件倒是很好找,他的論述也簡單明快:
Kermode任內,5年期間網壇一片榮景,趕走 Kermode 之後,下一個總監會更好嗎?
正如原新聞所述,即便不用「毫無污點」這麼漂亮的說法,至少 Kermode 在掙贊助、
提高獎金(包括首幾輪)等方面,表現堪稱亮眼。
鬥他的派系比較難用他表現不佳來做口實,只能像 Pospisil 這樣走民粹風,
打長期存在的「賽事方拿太多」議題,或是像 Djokovic 在事後講的「球員尋求改變」。
但同一時間,許多選手(尤其高排名的)在續任案前後都曾公開支持 Kermode,
如費、納、卡、莫、Dimitrov、Tsitsipas都表達過。
這件事從各種角度來看都說得通,例如能打到後幾輪的高排名選手,
比較容易支持有爭取到更多總獎金的 Kermode,這其實就是公司發展正順利,
卻有人想鬥倒主政的CEO,目前在治下憑實力吃香喝辣的人自然沒興趣。
但要求結構改制、更基進的爭取球員利益這些擺上檯面的理由,也不能說有問題。
這裡我只指出一點:不續任Kermode顯然並非球員們的一致意見,
理由也並非單純的他「表現不佳」類型的不適任,而是別有意圖。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有報導指稱在董事會的總監續聘投票前,
其實球員委員會有辦一個非強制性的意向投票。這可以視為告知球員代表的意義,
委員會有共識通常球員代表就會照投。這邊我查到的報導有點分歧,
一說是沒有取得共識,一說是在激烈討論六小時後提出「建議不續聘」的意見。
無論實情為何,都看得出Kermode續任一案有許多暗流。
天曉得那三位球員代表在這種情況下,是怎麼決定投票的了──傳言有想爭取當總監的
Gimelstob 沒投贊成票倒是容易理解,不過在球員委員會共識難明,委員會主席卻存在
反 Kermode 傾向的傳言下,另兩位球員代表要不怕被秋後算賬地投贊成票,
似乎是需要一點勇氣呢。
比較客觀的論述大致到這邊,再來就是我自己各式各樣無直接證據的的黑人了。
Djokovic 被攻擊大致有兩塊,先講比較中性的「欠缺溝通」與決策不透明。
相關新聞不難查,費納都曾表示過 Djokovic 實際上並未找他們談過續聘 Kermode 的事,
雖然他曾說會找。Djokovic 也自己曾坦承委員會內外的溝通還有進步的空間。
Kermode 一役的分歧,難免讓人有口實質疑他領導的委員會的代表性。
如果用他是委員會內的 1/12 來辯護,這當然也是避重就輕的外交字眼。
一來是存在後文所述的結盟,二來是 Djokovic 多次被詢問總監案個人意向時都避答,
以委員會整體意向、他個人意見不重要做擋箭牌,儘管許多爆料都指稱他反 Kermode。
大牌球星的影響力究竟是不是只值帳面上的一票,以及他們是否該明白表態,
這可以由觀者各自評斷,不過這樣會被人抨擊透明度不佳也不意外了。
專欄作家 Rothenberg 只是當個開砲手,是因為有內部爆料與不和才炒得起來。
再來則是人際關係之間的連連看。
Djokovic與傾向自組工會的北美系委員,有意拱有交情且出身美國的Gimelstob做總監,
這是一直存在的傳聞。當委員會內有比較明確的結盟人數時,
要推出符合派系理念的新建議和新代表當然阻力會比較小。
Gimelstob 在球員委員會裡至少兩條線,是委員 Isner 的教練、與主席Djokovic交好;
他與另一名球員代表David Egdes也有關係,同樣在 Tennis Channel 服務,
他的線連得還滿好看的。
只是在 Gimelstob 涉及的傷害案宣判後,即便之前/之後在球員委員會&董事會,
都無法取得足夠票數解任他,但或許是因為不續聘 Kermode 帶來的老鼠冤,除了媒體、
退役球星或明或暗的抨擊,莫、卡也相繼點名 Gimelstob 的污點不容再代表球員,
最終他總算自行辭職。不過 Djokovic 在事後的軟性護航發言,又被小小洗了一波臉。
但總監這件事徹底結束了嗎?跡象顯示一點也不。
羅馬記者會之所以被關心正在進行中的「球員委員會對新任球員代表候選人做遴選」,
道理就在新任總監懸而未決,球員代表對此又有投票權。
在派系屬意的潛在人選 Gimelstob 出局之後,原新聞甚至提到 Kermode 回任的可能性,
所以選誰出來當新任球員代表,可真是總監延長戰的第一步呢。
行文至此,我想願意看完的人,應該可以理解問題非單純的 Kermode 的政績與適任問題,
還得加上有派系想要做變化(美稱改革),Kermode 成了擋路狗。
但這個改革怎麼走,以及對 Kermode 的處置,目前許多重量級球星存在疑惑甚至反彈。
這盤棋並非只在眼前最直接的那個棋盤下,而是體制之爭在總監續任案的表面下運作,
又加上人脈連線與傷害案的糾葛。其中,Djokovic 確實出了頭。
或許被部份醜化和放大檢視,但他在整件事情中佔有角色,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
我不對這個改革企圖是好是壞做評論,只是當許多知名選手以明白表示或外交詞彙,
來暗示對球員委員會的相關舉措有疑慮時,實在不能怪媒體去捅身為主席的Djokovic啊。
作者: b10485762000 (台北寂寞部屋)   2019-05-17 15:11:00
就要改變k擋路,但真的改也許之後會比k差很多,特別是k在獎金部分算還不錯
作者: coolfish1103 (Fish)   2019-05-17 18:48:00
這篇你只要把 Djo/Nadal/Fed 的名字拿掉來看就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