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來科普ATP球員委員會:有一套現役球員遴選規矩(排名、單/雙打…等等),這邊10名,
: 加上1退役前輩、1教練名額,合計12人。
: 不過呢,因為球員很忙,所以實際上進入ATP董事會的3名「球員代表」,
: 並不是來自球員委員會的10+2之中,而是由這10+2去另外選人(同樣也有些規矩)。
: 例如現任的2+1辭職的「球員代表」,Justin Gimelstob 是教練兼 Tennis Channel 賽評
: ,Alex Inglot是法/商界人士,David Egdes是Tennis Channel的資深副總裁。
: 有趣的是,就職權來說,其實球員委員會是偏向諮議機構,
: 實際職能是由那3位進入董事會的「球員代表」執行,所以Djokovic會說不是他在投票。
: 但代表是由委員會選出,所以一般來說,球員代表會遵照球員委員會的建議一致投票。
: 如果懂得看言外之意,這邊就產生兩個問題了:
: 什麼叫一般來說,以及什麼是球員委員會的建議?
: 例如,去年被委員會解職的球員代表Roger Rasheed(教練),因為他在利潤分配上沒有
: 支持對球員有利的較高額,後來就被過半數投票炒了。但也有說法當時賽事方放威脅,
: 不接受少額那就連加都不加涼拌吧,隨你們罷工,Rasheed評估後才跑票。
: 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什麼叫一般、例外和後果。
: Djokovic 在羅馬記者會上的講法其實有點避重就輕,因為炒掉代表是委員會7票就夠,
: 在他任內也確實炒掉Rasheed,並不是因為他(球員委員會主席)不在現場投票,
: 就沒有事前事後的責任歸屬。
: 又,這兩年以來不只一次出現委員會與球員溝通不佳,甚至在委員之間也無共識的消息。
: 若屬實,委員會的建議為何以及是否具足夠代表性,自然也成為問題。
: 再來科普ATP董事會:組成結構是3+3+1,3名前述的球員代表、3名賽事方代表,
: 以及1名由這6名中至少2+2同意聘任的總監,三年一任。
: 總監基本上不投票──這也只是基本上,因為當議案同票時,總監可以投下決勝票。
: 董事會管多少事我不太懂也懶得仔細查,不過至少與球員/賽事方的分潤、退休年金、
: 賽事舉辦地點等等有關就是。
: 從這個董事會的結構,不難看出會時常產生3對3的狀況,因為球員方和賽事方的利益,
: 理論上是衝突的,而球員代表理論上也應該要參考球員委員會的建議一致投票。
: 所以呢,例如 Roddick 就曾感慨(或說抱怨)這個結構讓決議只是形式上過水,
: 因為據稱總監的決勝票服務賽事方多、球員方少(賽事方有錢有勢擅交際),
: 但這個董事會的架構,又讓它在表面上取得球員方的背書。
: 因此,球員內部一直存在一個「球員應該跳脫ATP架構,獨立組一個工會來談判」的派系,
: 改做勞資大對決──寫到這裡,終於可以切入大家更熟悉的球員名稱囉。
: Djokovic倡議獨立球員工會的新聞不難查,這邊就不寫了。
: 不過 Pospisil 發給50名後選手的的串連信,倒也不是如某些人所想,
: 那麼純粹"為低排名球員著想"。
: https://twitter.com/jon_wertheim/status/1083873500501299201
: 攻擊分潤自然是信中提到的重點之一,但只要細看其內容,其實可以很明確看出,
: 同樣是在為獨立球員工會這個路線作嫁,論述的邏輯是,
: 現在的架構有問題=獨立工會才能把球員利益擺優先=可以爭取到更多分潤。
: 大家來大團結,發聲先鬥下肥貓 Kermode 吧!(因為Kermode今年要決定是否續任)
: 低排名選手究竟是否如原新聞中存在支持聲浪,老實說不曉得,
: 畢竟他們的聲量與曝光度相對是很小的。
: 不過,Wawrinka 反駁 Pospisil 的信件倒是很好找,他的論述也簡單明快:
: Kermode任內,5年期間網壇一片榮景,趕走 Kermode 之後,下一個總監會更好嗎?
: 正如原新聞所述,即便不用「毫無污點」這麼漂亮的說法,至少 Kermode 在掙贊助、
: 提高獎金(包括首幾輪)等方面,表現堪稱亮眼。
: 鬥他的派系比較難用他表現不佳來做口實,只能像 Pospisil 這樣走民粹風,
: 打長期存在的「賽事方拿太多」議題,或是像 Djokovic 在事後講的「球員尋求改變」。
: 但同一時間,許多選手(尤其高排名的)在續任案前後都曾公開支持 Kermode,
: 如費、納、卡、莫、Dimitrov、Tsitsipas都表達過。
: 這件事從各種角度來看都說得通,例如能打到後幾輪的高排名選手,
: 比較容易支持有爭取到更多總獎金的 Kermode,這其實就是公司發展正順利,
: 卻有人想鬥倒主政的CEO,目前在治下憑實力吃香喝辣的人自然沒興趣。
: 但要求結構改制、更基進的爭取球員利益這些擺上檯面的理由,也不能說有問題。
: 這裡我只指出一點:不續任Kermode顯然並非球員們的一致意見,
: 理由也並非單純的他「表現不佳」類型的不適任,而是別有意圖。
: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有報導指稱在董事會的總監續聘投票前,
: 其實球員委員會有辦一個非強制性的意向投票。這可以視為告知球員代表的意義,
: 委員會有共識通常球員代表就會照投。這邊我查到的報導有點分歧,
: 一說是沒有取得共識,一說是在激烈討論六小時後提出「建議不續聘」的意見。
: 無論實情為何,都看得出Kermode續任一案有許多暗流。
: 天曉得那三位球員代表在這種情況下,是怎麼決定投票的了──傳言有想爭取當總監的
: Gimelstob 沒投贊成票倒是容易理解,不過在球員委員會共識難明,委員會主席卻存在
: 反 Kermode 傾向的傳言下,另兩位球員代表要不怕被秋後算賬地投贊成票,
: 似乎是需要一點勇氣呢。
: 比較客觀的論述大致到這邊,再來就是我自己各式各樣無直接證據的的黑人了。
: Djokovic 被攻擊大致有兩塊,先講比較中性的「欠缺溝通」與決策不透明。
: 相關新聞不難查,費納都曾表示過 Djokovic 實際上並未找他們談過續聘 Kermode 的事,
: 雖然他曾說會找。Djokovic 也自己曾坦承委員會內外的溝通還有進步的空間。
: Kermode 一役的分歧,難免讓人有口實質疑他領導的委員會的代表性。
: 如果用他是委員會內的 1/12 來辯護,這當然也是避重就輕的外交字眼。
: 一來是存在後文所述的結盟,二來是 Djokovic 多次被詢問總監案個人意向時都避答,
: 以委員會整體意向、他個人意見不重要做擋箭牌,儘管許多爆料都指稱他反 Kermode。
: 大牌球星的影響力究竟是不是只值帳面上的一票,以及他們是否該明白表態,
: 這可以由觀者各自評斷,不過這樣會被人抨擊透明度不佳也不意外了。
: 專欄作家 Rothenberg 只是當個開砲手,是因為有內部爆料與不和才炒得起來。
: 再來則是人際關係之間的連連看。
: Djokovic與傾向自組工會的北美系委員,有意拱有交情且出身美國的Gimelstob做總監,
: 這是一直存在的傳聞。當委員會內有比較明確的結盟人數時,
: 要推出符合派系理念的新建議和新代表當然阻力會比較小。
: Gimelstob 在球員委員會裡至少兩條線,是委員 Isner 的教練、與主席Djokovic交好;
: 他與另一名球員代表David Egdes也有關係,同樣在 Tennis Channel 服務,
: 他的線連得還滿好看的。
: 只是在 Gimelstob 涉及的傷害案宣判後,即便之前/之後在球員委員會&董事會,
: 都無法取得足夠票數解任他,但或許是因為不續聘 Kermode 帶來的老鼠冤,除了媒體、
: 退役球星或明或暗的抨擊,莫、卡也相繼點名 Gimelstob 的污點不容再代表球員,
: 最終他總算自行辭職。不過 Djokovic 在事後的軟性護航發言,又被小小洗了一波臉。
: 但總監這件事徹底結束了嗎?跡象顯示一點也不。
: 羅馬記者會之所以被關心正在進行中的「球員委員會對新任球員代表候選人做遴選」,
: 道理就在新任總監懸而未決,球員代表對此又有投票權。
: 在派系屬意的潛在人選 Gimelstob 出局之後,原新聞甚至提到 Kermode 回任的可能性,
: 所以選誰出來當新任球員代表,可真是總監延長戰的第一步呢。
: 行文至此,我想願意看完的人,應該可以理解問題非單純的 Kermode 的政績與適任問題,
: 還得加上有派系想要做變化(美稱改革),Kermode 成了擋路狗。
: 但這個改革怎麼走,以及對 Kermode 的處置,目前許多重量級球星存在疑惑甚至反彈。
: 這盤棋並非只在眼前最直接的那個棋盤下,而是體制之爭在總監續任案的表面下運作,
: 又加上人脈連線與傷害案的糾葛。其中,Djokovic 確實出了頭。
: 或許被部份醜化和放大檢視,但他在整件事情中佔有角色,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
: 我不對這個改革企圖是好是壞做評論,只是當許多知名選手以明白表示或外交詞彙,
: 來暗示對球員委員會的相關舉措有疑慮時,實在不能怪媒體去捅身為主席的Djokovic啊。
是, 我也認為球員工會的遠景是不續聘Kermode的重要原因, 所以呢?
如果我認為組工會才能爭取球員利益, 不續聘不支持工會目標的總監有何問題?
達不到球員想要的, 不是表現不佳不然是什麼?
你所謂的”業績沒有問題” , 是用誰定義的標準來說 “沒有問題”?
“網壇一片榮景” 是頂尖球員一片榮景還是眾人都有受惠?
沒受惠的還不能宣傳爭取支持更有利的提案, 不然就是民粹?
口口聲聲說“不對改革企圖是好是壞做評論”, 結果你自己看看你用的字眼.
“投票不續聘”被你說成“鬥倒”,“無法滿足需求的候選人”被你叫做“擋路狗”
“爭取群眾支持”變成“民粹”, 串連信也“不那麼純粹”為低排名球員著想.
把組織工會(目的)和投票不續聘(手段)都抹髒成這樣了, 還需要評論嗎? 呵呵.
我知道要你看看事實可能很困難啦, 但事實就是過半數的代表都認為他不適任啊!
還是說重量級球星有疑惑, 投票結果就該被質疑?
那乾脆說以後每年前十名當委員決定一切就好啦!
還有,憑什麼頂尖球員以為自己可以等別人來諮詢你的意見?
事後在那裡意見一大堆, 都以為自己是慈禧了嗎?
身為委員會有責任要盡可能諮詢球員,然後盡可能代表多數球員意志
但這不代表所有球員都得問過一遍吧? 還是頂尖球員不能漏問, 其他人放水流?
職網球員有多少啊! 個個都要問的話何必代議? 全部公投啊!
你說了半天, 癥結點不就是部分沒被問到的球員聲音大, 整件事才變大條?
所以現在做代表的目標不是詢問多數人的意見,是詢問名人的意見?
問了幾百個, 沒問到最有名的那一個就是有問題? 然後被聲音大的質疑就是活該?
真是好高端, 好了不起的民主觀念啊! 呵呵.
再來, 偏頗是一回事, 腦補是另一回事. 不照主席意思投票就要怕秋後算帳?
那如果照主席的意思投票,是不是也可以說他們會被委員會反對者秋後算帳?
要這樣陰謀論, 我也可以說Kermode和費納等人利益交換, 用輿論想重回總裁位置.
反正麥克風大支, 和媒體一起大聲嚷嚷幾句, 委員會不倒戈就等著被群眾追殺.
我還覺得這個陰謀論合理多了. 畢竟頂尖球員基於利益大有支持Kermode的理由.
被認為不支持Kermode的Nole和其他前五十的委員反而像是拿自己的利益開玩笑.
不照他的意思投票說不定反而是幫忙顧著他的荷包呢! 幹嘛秋後算帳?
拿Nole避答投票意向來質疑他就更好笑. 他要是出來大聲疾呼不續聘
結果真的不續聘的話, 是不是除了”大牌球星影響力不只一票”
還要再扣上”霸佔麥克風話語權, 想利用民粹對委員會及球員代表施壓”的帽子?
不用在那裡假設什麼內部矛盾啦! 實際上有憑據的事實只有”部分球員贊成續聘”
但是因為頂尖球員擁有幾乎所有的話語權. 他們只要幾個人出來說話,
得到的效果比幾百個反對的球員都大. 任何想帶風向的人都可以羅織出
“Djokovic與少數人黑箱作業,其實大多數球員都支持費納等頂尖球員支持的人.”
事實上, Rothenberg也明說了自己也不確定他自己的內線消息是真是假.
(話說他到底有沒有內部消息這件事是真是假也沒人知道啦呵呵)
那如何證明內部矛盾是不是真的存在? 這種八卦可以當作Nole作法有瑕疵的證據?
既然你都說了, 好人壞人濾鏡大家選著戴, 要不要戴上來看看頂尖球員們近期的動作?
一看, 呵, 費納等大牌球星的傲慢昭然若揭, 想利用自己聲量大影響合法程序的決策.
照Nadal 說的, 很多球員沒受徵詢, 拿證據出來啊! 簽名聯署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吧?
還是找人簽名太辛苦, 而要求委員訪問所有球員就是既合理又輕鬆?
讓大家看看究竟沒受徵詢的球員究竟有多少. 真有那麼多, 委員會絕對理虧.
再不然,弄得再大一點, 直接連署支持Kermode 的公開信嘛!
反正現在也已經在利用媒體施壓, 塑造委員會不公的印象了, 再來一條有差嗎?
真要能證明自己的論點得到多數球員支持, 委員會還蠻幹就活該被罵.
(是說, 就算連署了, 是自發還是受迫於大牌球星的壓力都還有待質疑啦.)
我不知道之後這些頂尖球員會不會這樣做,
如果做了, 結果就拿出來大家公評討論, 這才是民主世界的邏輯,
而不是把麥克風調大聲, 無限膨脹放大自己個人的意見,
再配合媒體塑造出”萬人怒吼”的新聞標題.
要抗議制度內的決定, 結果連民意這麼簡單的瑕疵也提不出證據? 呵呵.
跟深知自己可能的影響力, 所以不公開意向以維持個別委員獨立性的Nole一比
這種權力的粗暴, 沒有民意反證就想挑戰決策, 還真的只能說高下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