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法網的關係,網球版的人氣就有了短暫的高潮。網球在台灣畢竟不是熱門運動,所以有討論,無論看不看得懂都很歡迎。但今天行程表出來,許多人一片叫好,認為這安排是裡所當然,這我並不贊同。
首先是女網的問題。許多人認為女網比賽品質不好,星度不足,所以只要我有男網可以看都沒關係。在一個講求性別平權的年代,其他大滿貫都逐漸瞭解到平等的重要性,但法網選擇以市場需求為由去忽視女網應有的平等,實際上是一個開倒車的行為。大家別以為獎金平等就沒事了。包括賽事安排、規則等,都是需要考量的點。
法網以售票問題為由去正當化自己的安排,但實際上這些票絕大部分是比賽開始前就賣出的票,與觀眾需求的關聯很小。再來,過去在2016年,就曾經讓男單四強兩場分在CPC和CSL兩個球場進行。既然已有往例可以參考,為何選擇要這樣安排?你可以說星度,但這些巨星,哪一位不是從默默無名的小將變成傳奇?就因為這些選手名氣不夠大或你不認識,她們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是理所當然的嗎?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捷克小將Marketa Vondrousova已經打到四強了,但她一場都沒有在CPC打過。假設她晉級決賽了,在沒有在中央球場打球的經驗的情況下,她打決賽等於是去裸考一般。這對任何選手而言,都是不公平的。2002年溫布頓,阿根廷好手David Nalbandian就因為決賽前沒有適應過或體驗過中央球場,結果導致臨場表現低落,加上心裡壓力,慘敗給Lleyton Hewitt。難道Vondrousova要因為不是大牌,接受這樣的待遇?
或許每個人看網球的頻率或原因不一樣,或許你把女網當作表特版來看,甚至不看,但無論如何,以星度跟市場這些觀念來看待這些安排,是有失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