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下張繡的南陽盆地,對官渡之戰除了軍事上以外,其他在經濟方面上,有何影響
事實上切入點更不妨放大到,不僅止於袁紹生前,而連同平定河北那段期間一起看
劉秀的開國功臣如李通、鄧晨,基本便是南陽之豪強地主,娘家樊氏,在南陽擁有大片土地
出過數位皇后的陰氏、鄧氏,亦為莊園經濟攀到繁盛時期的代表,從光武到和帝的巡幸南陽,讓南陽莊園園主跟著沾光
具體實現了支持、認可瘋狂土地兼併下,所發展的的莊園經濟
一直到東漢中期的王充,更道出了當時的經濟狀況:
"今察洛陽,資末業者什於農夫,虛偽游手什於末業。是則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婦桑,百人衣之,以一奉百,孰能供之!天下百郡千縣,巿邑萬數,類皆如此"(後漢書王充傳)
只是世事無常,時間的分配,不代表空間分配亦復如此
後來安帝以降,一直到滅亡前的獻帝,7位漢帝百餘年間,見於史載的巡幸南陽次數
僅有4次,之後更隨南陽外戚勢力的被沉重打擊,顯赫一時之名門望族一同陪伴地主莊園,逐漸衰敗
於是乎,南陽一帶的莊園經濟開始趨緩
南陽貧富差距縮小了,等到劉表接手時,《劉鎮南碑》告訴我們整個荊州的狀況是:
"江湖之中,無劫掠之寇。沅湘之閒,無攘竊之民",劉表致力於農業以及水鄉澤國的荊州漁業
自然不會有社會邊緣人去偷去搶
要知道即便東漢末,仲長統《昌言 理亂篇》依舊透露出導因於土地兼併下的M型社會:
"豪人之室,連棟數百,膏田滿野,奴婢千群,徒附萬計。船車賈販,周於四方;廢居積貯,滿於都城。琦賂寶貨,巨室不能容;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以及"農桑失業,兆民呼嗟於昊天,貧窮轉死於溝壑矣",顯然荊州成了輾轉逃難而來的流民之樂園!
連民生最原始的需求-飲食這條件被滿足了以後,建構其他產業的空間,就不會是難事了
拿商業裡的販鐵為例,《劉鎮南碑》寫著"百工集趣,機巧萬端",可追朔到東漢南陽太守杜詩
"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
以上手工業技術的進步,帶動農業的發達,《鹽鐵論》述說著這類情境:
"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務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農事急,輓運衍之阡陌之間。民相與市買,得以財貨五穀新幣易貨;或時貰民,不棄作業。置田器,各得所欲"
即使到東漢仍在南陽出土了,比西漢冶鐵作坊規模更大的遺跡,譬如東漢地層的南陽瓦房莊作坊,遠較西漢地層的多
挖掘出的30幾種鐵器種類,也多於西漢的10幾種
大家大概有讀過曹魏中期,石苞在長安販賣鐵的故事,則既然南陽鐵業這麼發達 :
1.商人會樂意選擇從南陽到鄰近的,西域絲路必經之路的長安,來流通鐵
2.曹丕剛即位沒多久就減輕關稅,有助於往返各地的物資交流
意謂關中各勢力寧願南陽平靜、少生波瀾,偏偏張繡的存在,對曹瞞而言如同芒刺在背
絕對會傾全力優先處理,那麼一旦韓、馬等挺袁氏一族,形同逼迫南陽越來越可能遭戰火波及
換言之,惟獨把戰線往北推,方才較有機會換得南陽的安寧,這對從商根本就是基本要件
因此關中以韓遂馬騰作為代表的諸軍閥,若依據我個人推測的,希望避難南方的關中百姓
能看在中原安定,而增加返鄉意願
故我的結論是,配合上述的南陽因素,顯然更有助於轉向最終棄袁從曹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