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放映與不放映的難題 戲院通路有苦難言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6-02-19 13:02:34
獨立製片生存指南(四):放映與不放映的難題 戲院通路有苦難言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70412
採訪:曾傑、鄭博名
2010年,台北長春戲院易主,由本土連鎖戲院國賓接手經營。歇業當日,天花板掛上「長
春感謝您!」的紙卡,宣告這座1983開幕、始終低調坐落在四平商圈的老字號,終究抵擋
不了商業戲院的夾殺,面臨轉型的命運。
「戲院終究是營業場所,講到營業兩個字,就有多少人要養?」國賓影城行銷專案經理蔡
聖湘講的坦白,以國賓為例,一間戲院的營運成本佔近9成票房營收,因此她認為,國片
談放映保護前,質量還是要先顧好,否則水準參差不齊,終究還是得回歸明確的市場機制

目前國賓長春的藝術電影大多安排在小廳放映,也有機會滿座,但整間戲院與大廳數加總
起來也不過15個廳,以平均上線20部片、商業藝術各佔一半現況來看,國賓長春每週還能
接演4到6部新片,更別說遇上暑假或是奧斯卡檔期,此時除了片商自行的排片策略外,為
配合商業大片上映,戲院還是得忍痛調度藝術片的場次與廳數。
「一來好萊塢片都掌握在美商手裡,掌握絕大多數市場通路,也較符合大眾口味,二來現
在購買藝術片的片商很多,發行量體非常大,市場上又出現光點華山、誠品電影院等,因
此票房很現實的反映了戲院決定下片與否。」蔡聖湘說。
通路最大?
90年代美商戲院進駐台灣,戲院通路大洗牌,新穎的設備、多樣的宣傳,加上全台連鎖模
式,讓許多本土戲院甚或二輪戲院不堪衝擊,紛紛倒閉。當時政府面對外資進攻,除了提
供戲院膠卷轉數位的設備補助金外,並無任何保護措施,導致戲院面對大型片商與觀眾喜
好反而處在被動位置。通路最大的說法在本土戲院裡貌似不甚公平。
蔡聖湘分析國賓長春的營運成本,其中片租佔了過半票房營收,場租則採保底抽成方式,
也就是說除了每年固定支付的租金外,每月還必須被依整體營業額抽成逾10%,最後因戲
院營業時間大多為12至16小時,得安排兩班制的人事支應,加上水電,實際上國賓長春的
盈餘多靠販賣部維持。
也因此,本土戲院之間有個默契,就是排片檔期盡可能互不衝突,避免彼此瓜分客群。蔡
聖湘透露,在客層趨於穩定的情況下,戲院掌握了自身的定位與走勢,競爭頂多在行銷活
動上各自為戰,不見白熱化砍價,倒也默默維持了一種奇妙的平衡。
「一個戲院要走純藝術片畢竟還是吃力,這個時候片商就會希望能與戲院談獨家,集中觀
眾讓片子走期長一點。即便如此,以藝術片來說,票房能破百萬已經很不錯了。」此時戲
院選片的依據,包括得獎記錄、卡司導演、片商行銷計劃等都會在考量之內。
簡單來說,戲院能不能賺錢,憑的是一紙發行商的包裝文案,像是場賭局,壓錯寶也只能
認賠下架;同樣的,看似冷門的藝術片,也可能以黑馬之姿,擠下好萊塢強片。2012年上
映的紀錄片《Pina 碧娜‧鮑許》,由德國著名導演文‧溫得斯拍攝,記錄德國現代舞大
師碧娜‧鮑許。原先國賓長春將其安排在僅100席座位的中型廳,沒想到票房告捷,隨即
被調至400席座位的大型廳。
因此,當政府提出課映演業5%營業稅的扶植國片構想時,戲院第一個跳腳。「不可能你
課我稅,卻沒有任何補償回應吧,」蔡聖湘回憶起當時政府在進行數位設備補助時,戲院
的立場是支持國片以保護整個產業的,並非一昧播放好萊塢片。假使被課稅,試問還有哪
家戲院願意播放那些一看就知道不會賺的國片。
提升文化產業 戲院功不可沒
以國賓長春2014年的市佔率來看,隔年已從第8名躍升至第5名,代表觀眾對非好萊塢片的
接受度是提高的。而在台南舉辦的光芒影展,今年也即將邁入第六屆。有別以往的只能在
校園與附近店家宣傳,今年開始已有連鎖飯店、公司行號主動洽談合作,靠的也是逐年紮
根,拓展口碑。
然而蔡聖湘坦言,光芒影展做起來還是相當辛苦,一方面片商媒體資源多半集中在北部,
另一方面以營業額作比較,即使影展彙整首輪反應不錯的藝術片,還是無法與商業片的票
房並駕齊驅,但觀眾的回餽確實也愈來愈高。
就目前台灣電影產業政策著重在製作端,蔡聖湘希望政府能夠站在支持戲院的角度,無論
是像光芒影展這種與在地聯結的活動,或是偏鄉老舊戲院的硬體翻新補助,都能提升觀眾
進戲院的意願。假如政府願意站出來舉辦電影教育,並號召企業參與,國賓也樂觀其成。
在台灣,戲院是少數不受大環境影響的產業,但在電影製作者反應通路被綁架的同時,政
府或多或少必須意識到,國片的扶植絕非三言兩語單看表面能夠成型的,該如何在保護措
施與回歸市場機制取得一平衡點,或許才是政府在訂定文化政策時必須深思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