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治師與聽力師兩類工作內容差很大,然而人力擺在同一系所培養,顯然有密切關聯。聽
語學門在國外常併稱溝通障礙(communication disorders),處理的是聽和說病理的診斷
和功能性失常的和復健治療。要能聽得懂別人說、而自己說的別人也都聽得懂,除了要耳
朵好外、說話器官功能正常外,在台灣還要會用國語(閩客語等)造通順的詞句、會看人、
看場合說適當的話,這些都是語言能力。另一方面,兒童語言和說話發展落後,有可能是
因聽力損傷所造成。因此,聽力、說話、語言和溝通,關係密不可分,聽力師和語治師的
培養過程也連帶設計了不少共同必修課,如語言學、語音聲學、兒童語研發展、聽力科學
、臨床聽力學、神經生理、聽能復健等。建議有意投入聽語行業者,先大略了解這些課程
內涵,評估自己是否吞得下去,再做下一步思考。畢竟單單要通過學門的國考,必修課就
近80學分,需要起碼的理性及分析思維,才拿得到這些學分。
目前在台灣聽語系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場所是醫療養護機構。在醫院,聽力屬耳鼻喉科,語
言治療因涉及口語(如大舌頭、口吃、倒嗓、及中風後吞嚥問題等)和語言,所以工作可屬
耳鼻喉或復健部門。院內的工作都是根據醫師下單,執行技術協助業務(如聽力師負責新
生兒聽力篩檢,語言治療師進行無喉者復健)。相對而言,語治師的專業自主性高於聽力
師。聽力組畢業另可進入輔具公司,以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選配為職。雖有業績壓力,但
若能發展出個人專長、取得客戶的信賴,進而進入公司經營管理層級,則收益無上限。
隨聽語師法通過,聽語師可自行開業設所,接受有限的健保和自費病人,從此開啟聽語師
靠個人專長、區分市場的可能。語治師的市場需求量一向大於聽力師,長照上路更增加了
許多按件計酬的工作機會。若能發展出個人專長,如針對高端消費族群的口音矯正、溝通
表達訓練等,則收入難以估算,工作時間也有高度彈性。若是專精聽損對語音接收和表達
的影響,則可專職聽損者及人工電子耳手術後患者的語言訓練。聽力師方面,若有輔具興
趣與專長,則畢業後可進入在國內助聽器零售、進而轉進國際助聽器集團,即可在亞洲或
大中華區工作,負責選配、銷售、督導或教育訓練。隨之而來的則是拓展個人國際職涯版
圖的機會。其他可發展的專長包括聽損嬰幼兒的聽能創建、老年性聽損的聽能復健與諮商
、耳鳴管理與諮商等。
近年國內聽語系所畢業生人數迅速累積,學位層級又分碩士與學士,後者又分一般大學與
公、私立科技大學。對各校畢業生,市場多少都有既定評價。在接近僧多粥少的情況下,
醫院得將不足的缺額,以鐘點聽語師補足,藉以壓低人事支出。筆者聽過雇主只願以接近
最低薪資聘用聽語師。因此,聽語學位或證照都未必是穩定薪資的保障;個人一路自我培
育出的專業技能才是。
聽語師執業範圍廣泛,而學生階段的實習地點對畢業即具備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深具影響
,畢竟連在研究型醫院待三個月所累積的見聞,都非地區小診所能比擬。隨著國內聽語系所快速增加,相關實習場所吃緊,熱門的實習場所都不得不增設
篩選機制。學業表現中下段的學生常須接受偏遠縣市的實習安置,如此不僅增加生活、交
通成本,也無形中削弱了未來就業的競爭力。這是入學後不得輕忽的事。
※ 引述《fred1541 ((沒意義))》之銘言:
: 近年,想轉換跑道,其中薪水和工作機會是個因素。
: 上網查詢後,發現聽力師職缺較為少,大部分任職於,業界或對岸。
: 相對於語治師來說,語治職缺多很多,薪水看起來不錯。
: 因本身有年紀,很擔心到業界會被這年齡綁死,因此正在抉擇聽力師和語治師,
: 未來希望除了薪水穩定有點自由的生活外,有機會想到國外工作,
: 這兩個是工作內容差很大,也不太可能同時念,因此想詢問有人可以分享經驗?
: 如果走聽力師,我想把英文練好看能否到新加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