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 《遊戲時代的新邦樂》第三卷中文版譯後記

作者: youtien (恆萃工坊)   2017-11-28 15:50:58
史上第一部東方Project音樂分析專著,三卷現已全數譯畢出完,現全面降價優惠。
在紮實的內容之外,我們這一卷的封面也延伸到了封底,畫了一幅幻想鄉大佬開會圖。
內頁也請各社團的朋友提供了插圖或者作品,配合提到的曲例(例如SAI工坊的那一
對秘封組,配〈少女秘封俱樂部〉....),各種小小樂趣等你發現。
  《遊戲時代的新邦樂》網販地址如下:
卷一 旋律篇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640829686866
卷二 和聲篇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716931977553
卷三 續和聲篇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748371429097
  卷一現貨快沒有了,欲購從速,否則要等下個月再版貨到了我才能寄出。卷二、
三都有現貨。
  另外,《東方文化學刊》第七期這幾天就會印出來了,現在開放預購: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748371470846
  慶祝我博士畢業,《東方文化學刊》現全面降價至台幣250元,感謝同好的陪伴
。如果想與新邦樂三一起買省些運費,那就請您多等幾天等貨到,感謝。
  代理的部份,再打打廣告:
《秘封活動記錄~祝~》原聲音樂CD(日版)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744278189193
《秘封活動記錄~祝~》DVD+OST(原聲CD)+漫畫《風之追跡》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744278207004
  現在這些都有現貨,DVD存貨很多,原聲CD與《風之追跡》僅餘數十份較少
,期待大家快快讓它下架。
  下面就請參考一下我們譯務組成員所寫的後記吧!
《遊戲時代的新邦樂》第三卷中文版譯後記
   一個十五歲才開始研習音樂、努力考進科班、如今也才二十出頭的小子,也沒有特
別的背景,就獨力出版了三張專輯、三本音樂分析著作,還自己包辦編曲、指揮和行政,
糾集了一大批同人樂手來舉行演奏會,且得到千餘觀眾起立鼓掌、熱烈感激。這是可能的
嗎?
  或者,我們換個問法:循著「正途」,從小開始練音樂、一路讀上科班的,到二十歲
,是否也能有這等成績?
  出專輯不難,如果不要求頂級的錄音製作水準,也不找唱片公司幫你出版宣傳,誰都
可以出。出書難一點,難處不在印出來,而是在「讀者群的期待」──正統科班的學習領
域裡,應該早有數不盡的專業論著了,你至少也要有碩士論文級的水準才好拿出去和人家
相比;或者你瞄準還沒幾人寫過的題目,雖然大概可以做出一些開荒的貢獻,但也會有高
傲嚴格、見不得人取巧的同行,等著剖析你究竟有多少真功夫──有此精神壓力,再加上
珠玉在前,很多人就連寫都不想寫了,就算寫了也不敢出書,因為要出書就表示你不只把
它當成試水的習作或課堂報告,而是有意要來與理論界見見真章的。這對二十歲的同學來
說太早了,多數人會認為到碩博士階段、甚至畢業後再來出書比較明智。
  辦演奏會不容易,但對真要走這一行的人來說是必經的功課,同學、親友和老師也能
提供不少幫助,所以即便包辦編曲、指揮和行政會增加一些難度,也不是不可能在二十一
二歲時做到。然而──「得到千餘觀眾起立鼓掌、熱烈感激」,這一項就比較難了。
  會來聽科班學生演奏會的人,大抵若非親友,就是同行;親友支持你,不見得是真對
你的音樂共鳴;而同行呢,多半已經聽得多了,腦筋複雜,心氣高,聽你表演的時候,分
析的心思怕是比欣賞要多得多,你除非在技藝與感情上都達到了超一流的水準,能徹底折
服人家的靈魂,不然頂多也就是得到一些禮貌性的鼓掌。此外還能有多少非親非故的觀眾
呢?除非你是偶像明星,或者你演奏的曲目正好是他們由衷喜愛的。
  是的,關鍵就在「由衷喜愛」。白鷺雪編曲、寫書、開音樂會,而有那麼多人捧場,
主要是因為《東方Project》。古典樂雖然愛好群體更大,但「體制化」的歷史也已太久
,演奏會到處都是,不稀罕;即便是頂尖的樂團演出,觀眾裡也多半要夾雜一批只是附庸
風雅的炫富人士,或是剛好有贈票就去看看,或是父母買票帶去看的;我個人就有幸看過
一兩場世界級的管弦樂、歌劇演出,但除了覺得「果然厲害」以外,並沒有特別感動。相
對的,去聽自己關注的流行、獨立演唱會或演奏會時,我往往能有相當大的共鳴。這都是
因為,我認那些歌手、樂手是我的「同人」。即便聽的是跟「悅耳」拗著來的前衛之作,
獨立音樂人的演出,也往往讓我好奇他是活在怎樣的異次元裡、想帶給我們的東西的關聯
是什麼;而學院派的現代音樂,卻只能讓我加深那種「都是在鑽牛角尖」的成見,即便理
解他們是懷著「不如此無以超越古人」的追求在鑽研的,也不會更感興趣。道理很簡單:
民間的實驗音樂人,至少還跟我活在同一個社會,我即便不瞭解,也會覺得應該去多瞭解
一些;學院派音樂家或者藝術市場上的高端玩家,其頻率就太搭不上了。
  2017年8月,中文世界第一場《東方》主題交響樂會、由專業的上海愛樂樂團演出的
「幻奏盛宴」於上海舉行,這場演出在售票期間就造成了搶票恐慌,歷經波折而加演一場
;演出當日,很少滿座的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擠滿了兩千多人。根據同好記述, 場館工作
人員對觀眾年齡之輕和秩序之良好相當訝異,還說「第一次見到這麼多人,卻沒有多少豪
車的音樂會」;上海愛樂的趙曉鷗指揮,更對結束後全體觀眾起立熱烈鼓掌五分鐘表示印
象深刻和「刮目相看」;上年紀的大提琴手在演出成功後難掩激動之情,同人遊戲《永遠
消失的幻想鄉》製作人更在會後大筆寫下了「這一次藝術終於回歸了藝術的本質」 。長
年以來,交響樂被認為是最堂皇、高雅的音樂形式,又因為編制之巨、成本之高、上流社
會之加持,頗讓庶民感覺高不可攀,而必須遵守圈內運作規則的音樂家,也常因故失去熱
枕;然而這回,年輕的東方同好帶回了熱枕。
  俗套的說,喜愛遊戲、希望遊戲音樂得到更多重視的年輕同人,在這交響樂的大雅之
堂上圓了一回夢想,今後當可擁有更多文化自信來應對社會的成見與偏見;而對上海愛樂
這等正途出身、常被尊稱為「音樂家」而不只是「音樂人」的同仁來說,這次回應「民間
」聘請所帶來的衝擊,當也可以引發一些對藝術、對行業、對自我的省思,乃至作出更多
、更深的調整與改變。──說白一點,就是再多演幾回《東方》交響樂吧!最好自己也端
出玄門正宗的功夫來編,同時多買幾套我們這三卷《遊戲時代的新邦樂》來參考。
  回顧歷史,西方音樂也是從簡單、流行開始,漸漸繁化、理論化、體制化,才建立了
「正典」的地位;遊戲音樂,在電子遊戲誕生之初,因設備限制,也只能有簡單的旋律和
節奏。不同的是,二十世紀的作曲家與玩家,已差不多是想聽就能聽到、想學就能學到不
同時代、地域與族群的音樂;進入本世紀,資訊科技更為發達,要為遊戲音樂作交響樂版
,或請交響樂團來做遊戲音樂,甚至再混搭異種樂器、電聲特效,都已是愈來愈常見的事
。人們對各種音樂的觀念、對「雅」「俗」「洋」「土」「潮」「宅」等各種標籤的認知
,也料將在新陳代謝中釀成「典範轉移」等級的變動。
  然而,這些社會議題,對音樂來說,畢竟不是最核心的。什麼才是最核心的呢?就是
白鷺雪在這三本書中,參照和樂洋樂之傳統,所探求的「何謂《東方》音樂」。經過踏實
的分析,如今,東方曲的愛好者,當也更能在學術的層面上站穩基礎、與人對話,乃至作
出在各方面的內涵上都不亞於經典的改編與演出了。──真能如此嗎?當然還有待我們同
人的努力。而在這條漫漫長路上,我們要苦幹,也要歡鬧;交響樂會的出奇成功實應宣揚
,理論考察的築基工作亦當旌表;兩條腿走路,吾人才好自豪。正是:
集廿載同人盛意 遊戲今登大雅 讓藝術回歸愉悅
校八方傳統定弦 典儀因獲新生 俾初心有以篤實
  感謝大家這一年多的支持。我們後會有期!
又天
  最初是在喵玉殿看到的譯務組招募貼,翻翻記錄發現那是16年3月。不知不覺一年半
過去了,我們已經譯了三卷書。作為一個樂理基礎知之甚少(基本都是大學參加合唱團期
間了解的),漢日互譯不甚精通(基本都是自己瞎學的)的菜雞,能為本系列做出點貢獻
可以說是榮幸之至了。怠惰的我想必也帶來了不少麻煩,能一路走過來自然要感謝譯務組
各位的勉勵和提點。
  如胡博士之前所說,能將東方音樂上升到理論層面是十分難能可貴的。我想欣賞是一
個層次,演奏是一個層次,而理論分析又是另一個層次。三卷以來,白鷺先生所寫的內容
也是由淺及深,從開始十分簡單的基礎樂理,到第三卷較為完備而複雜的理論體系。而這
樣一套為東方而生的音樂理論體系,雖然尚且青澀,但卻是前所未有的,是極富開創性的
。在招募貼中胡博士曾說,“音樂門外漢肯定是看不懂的”,回顧三卷,我反倒覺得如果
由東方引起興趣,進而通過本系列了解音樂,理解音樂,也是一條可行而又有意義的路徑

  然而我們的受眾終究是少數人。音樂本身就是門檻,壓不下的成本也使得一些潛在讀
者被價格嚇退。不過總體來講,本系列的表現還是出乎我的預料(希望第三卷能讓更多人
讀到吧)。對於第一次參與日文書籍翻譯的我,本系列也成了很有意義的起點。
  最後我還想說的是,我們這個譯務組在翻譯的過程中其實也遇到了各種方面的諸多困
難,最終的成品也遠不能說是完美。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敢去做,即使很多人既非日語專
精又非音樂專業(比如我),我們也團結在一起完成了這個大工程。希望各位讀者能從白
鷺和譯務組諸君的努力中獲取動力,作為東方愛好者去創造一些東西。只有更多的人去著
手創造,東方這個圈子才能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最後的最後,再次感謝所有人對本系列的支持,感謝胡博士及譯務組諸位的幫助,也感謝
白鷺雪先生能從理論角度為我們呈現這樣一個東方音樂世界。
  那麼各位,我們有緣再會。
吳日常
  某天偶然在PTT逛著東方版時,看見了一本樂理相關書籍的翻譯組招募,便毅然決然
地加入了!其實本身的日文程度僅限看得懂粗淺的言語及五十音,對音樂方面亦不是相關
體系出身,能有幸參與一本與東方project相關的樂理考究書的工作,實是非常難得,也
非常僥倖。
  在參與翻譯組之前,我認為自己對於東方的興趣只是一般程度的愛好,稱不上是特別
的深入其中,但現在都不一樣了,我想我也是一枚重度淪陷的東方沉迷者之一了吧。
  不論是從ZUN的世界觀,各家同人的描繪敘述,音樂表現,以及延伸探討,我想最容
易彼此交流的,還是從音樂最容易吧,畢竟這是一個純粹的世界共通語言!我喜愛聆聽,
亦喜歡演奏、歌唱,但其實還在自我精進之中,不得不說,其實許多東方名曲難度真的很
高,但也是這樣的緣故,我才能重新拾起對於音樂及東方的熱愛,或許在組內的參與付出
並不算多,但是一年多以來的收穫卻是豐富無比,真心感謝大家,若有下一卷,我想我還
是會繼續幫忙,謝謝。
懶橘
  非常感謝各位從第一卷起的一路支持。相信讀完了這一套理論書後,讀者不僅會對東
方曲中出現的各種技法,更重要的是對音樂理論本身,以及該如何將其應用於與作曲實踐
中,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與想法了吧。
  在網路上,經常能看見一些諸如「這個曲風真好聽」、「這首曲子治癒人心」、「這
旋律很黑暗啊」、「這節奏很帶勁」之類的音樂評論,但這只是從主觀角度去欣賞樂曲。
一些有著接觸較為專業(尤其是學院派音樂或爵士樂等領域)樂評的經驗的讀者便會知道
,僅僅說出自己的感覺,而沒有理論的依據,是無法構成一個完整的評論的。
  那麼,這些評論中究竟缺少了什麼呢?那便是音樂客觀的一面。相信不少讀者都熟悉
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的那句「音樂的和諧與數字的美密切相關」吧。雖然這句話的重
點是音律學上的概念,但我們不妨把這句話稍做一個改動,變為「音樂美學與客觀的理論
密切相關」,它也同樣成立。不少讀者此時應該已經能在這套樂理書上找到支持這句話的
論點了。例如:大三和弦較為明亮,小三和弦較為陰暗,減三和弦則有很強的緊張度;應
用去fa小調音階會使曲子帶有日本風;重複的切分節奏可以輕易打破之前的律動以構成新
的節奏型,給聽眾很深的印象,等等。
  因此,可以說客觀的樂理知識能給欣賞者或分析者帶來堅實有力的論點。也正是如此
,幾乎所有的音樂教育機構都會要求作曲科以外的一切學生——無論他們從事演奏專業、
音樂學專業,還是音樂教育專業——去完成為期兩年甚至以上的基礎樂理研修。(至於作
曲和音樂理論科的學生,在完成了基礎樂理的學習以後,一般還會有更深入的音樂分析課
程。)另外,許多家長以「陶冶情操」為理由把孩子送到音樂基礎或英皇樂理班去學習,
其目的也大致相同。(如果你的家長曾經只是為了拿證書才把你送過去學習的話,請用這
篇短文去反駁他。)經過了相對客觀的音樂理論學習後,我們便能從樂理的角度上出發,
拋棄一切可能引起爭論的主觀觀念,以更加清晰的思路去分析一首曲子。也因此,我相信
這本樂理書的功能並不僅僅在於能讓你寫出一首完美的東方風音樂(倒不如說,完成這個
目標需要在知識基礎上進行更多的實踐)。更重要的是,它能讓你更全面地欣賞東方的配
樂,用嚴謹的邏輯瞭解某首東方曲應用於某個場景的妙處。
  然而,客觀的音樂知識對於接觸音樂的人來說,也只不過是一塊未經磨煉的鋼材罷了
:若要將它做成武器,還需要更多的打磨。倘若ZUN在下一作遊戲的音樂筆記中用瓦爾特
‧皮思頓(Walter Piston, 1894-1976,美國作曲家,曾任哈佛大學作曲科教授)式的口
吻,寫道:「該曲由以G音為中心音的無fa小調音階構成。開頭先是Dsus4的分解和絃,緊
接著低音聲部的半音階下行給音樂增加了緊張感,上聲部的旋律則使用平行四度的音程突
出『東方』這一主題:它構成了該曲的第一主題……」,你還會覺得他的曲子會有原來那
麼深入人心的「東方世界觀」嗎?在白鷺的這本著作,以及我自己曾經在《東方文化學刊
》第三期刊登的東方音樂分析中,都曾得出「ZUN在音樂創作時很少會意識到其中的樂理
知識」這一結論。這又再一次讓我想到了在上海與白鷺見面的事情了:我們聊天的主要內
容,並不是諸如「該如何區分西方和聲學和東方音樂理論」之類乾枯的樂理知識,更多的
則是圍繞著「中國最近同人文化的發展」、「中日的文化交流」、「神子有多麼可愛」的
主題進行著輕鬆的聊天。我舉此例並不是想說我們作為兩位創作者在樂理上沒有任何話題
可談,僅是想說明在這些客觀的樂理知識以外,創作者們少不了對音樂,亦或是對音樂以
外任何事物的獨立思考:若沒有這些思考,其寫出的作品充其量也只是複製品罷了。相信
倘若讀過本書的前言,或是東方官作的音樂筆記的讀者們便會明白,無論是白鷺對日本文
化的獨特見解,還是ZUN利用同人文化的角度去再創作傳統文化的元素,都成為了他們在
音樂創作中思路的來源。
  在此,我呼籲各位讀者,無論是為了更好地欣賞東方音樂,還是為了寫出東方(或東
方風的)同人音樂而購買本書,都能在擁有了一定樂理知識的前提下對音樂進行獨立思考
。這點正如作曲科的學生在學完西方和聲學的各種規則以後要將其打破一般:規則只是用
來訓練思維,最終能使人信服地破掉這些規則,加入自己的東西,才是真正「創作屬於自
己的音樂」。因此,讀了這套樂理書,在我看來不是結束,而是獨立思考的開始:音樂欣
賞者們可以去以自己的角度揣摩ZUN為什麼要使用這些音樂技法;而音樂創作者們——為
何不藉此機會,利用自己在中華文化圈中成長的獨特文化背景,去思考該如何打破國家的
界限,創作出屬於自己文化的東方同人曲呢?
  最後,再次感謝胡博士的主催,若沒有他的策劃以及宣傳便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功。另
外,感謝各位譯者們負責的翻譯工作以及校對和排版們的辛苦付出。衷心希望這次漢譯本
的出版能給中華圈的各位讀者們帶來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為我們中華圈的同人音樂創作
注入更多的活力。
 Davidsan
作者: komeijimand (MAND)   2017-11-28 23:46:00
作者: solay (2017-11-29 08:35:00
作者: ADIKILL (青蛙)   2017-12-01 02:19:00
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