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標題,只是正取的其實只有中興企管,中山備取而已。
再來,讀書、準備方式不太是我想寫的重點,我的態度也應該不是理想的學習的學習對象。
主要是
想分享這一路以來的坎坷和心境上的一些體會,也就是給自己做個總結醬><心情文,文長可
直接end重點,但4沒看內文可能會覺得這結論是衝三小哈哈。希望多少還是可以帶給一些些
人一些些警惕(?)
「玩在清華,吃在北大,死在北航自動化」
從2014年學測說起,考了總級分65,剛好卡到頂標,偶然聽到可以拿學測成績去申請對岸學
校的機會就跑去闖闖了,最後決定去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自動化專業,台灣這邊
的學校則先辦了修學當作備用。
在這背景說明一下,回過頭來看,我在此之前的人生階段還稱不上是遇過怎麼樣的大挫折,
因此碰到挑戰或規劃往後道路的時候往往是做最理想、理性的打算。興趣、難度這些往往不
是當時的我考慮的重點,我想的只有就業、出路、撐過這段挑戰能得到什麼樣的成長。
我想也就是這樣的心態讓我摔了一跤。
去北航面試時老師其實善意的提醒過我們,說在他們這所學校本科四年的內容大致會是我們
在台灣大學加上研究所六年才學完的,但是面試的時候老師說這種話想當然根本沒人會當一
回事。之後聽了第一堂課才知道代誌大條。首先,這裡沒在跟你上微積分的,學校認為微積
分是大家應有的基礎了,我們工科大一學的叫做數學分析。外文系呢?為了逃離數學來的是
嗎?很抱歉,你們念的叫做高等數學。而同樣作為大一新生,他們的拚命是我不曾見過的。
可能是唸書的動機導致,我有條大致的道路,但是不知為何而走,而他們許多則是背負著家
鄉的期望、習慣著那種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態一路走來的。賣弄著小聰明、考爛時還會以我又
沒認真這種智障想法自慰的我,面對拼著命唸書的天才,這時那個輕易破碎的玻璃心是我。
除了課業的難,使我們3/5的台生(總數也就5)離開的原因更大一部分是學校的文化。北航作
為中國發展自製航空(大氣層內)航天(大氣層外)飛行器而成立的學校,背後仍是軍方佔了很
大部分。蘇聯式的建築、校內隨處三人成行、兩人成列隊隊走的飛行員、登入校園網的背景
是大大紅字寫著「涉密不上網,上網不涉密」、從校方的角度聽到對台灣的介紹,可惜場合
是在軍訓的保密防諜宣講上、滿滿的科研經費但是處處涉密...工科學校的壓抑氛圍,北航
環境的壓迫感,看著菁英的活躍而找不到我作為普通人存在的意義。還記得第一個寒假,在
飛機上想著終於可以回到台灣,內心是激動的想哭;到了暑假我沒有眼淚了,在機上是頭靠
著窗,靜靜的祈求飛機可以隨著我沉重到不行的心摔下去。雖然難度爆表的課業轟炸也是想
離開的原因之一,但在那熬了一年,多少也是習慣了那樣的節奏,於是最後給我熬出了「不
希望我的大學四年是這種生活」這樣的鳥蛋理由。還記得最後在決定是否離開時找了一位老
媽在北京工作的朋友談談想法,當我強調「選擇」時,對方只淡淡說了「幼稚」兩個字,遺
憾當時的我也還真的幼稚的無法理解他的意思。
「上天契機後的下海轉機」
回到台灣,完全沒料到當時的備用系,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會真的被我使用到。
一開始提到我就業考量的決斷標準,雖然大概國中時期就發現對商管的興趣、有著商管的家
庭背景,但就算大學選的理工真沒興趣,在研究所仍可轉往商管,但反之大學選了商管卻不
會有在研究所轉往理工的機會。理工相對於商管專業的不可取代性,再納入就業考量,大學
階段的選擇絕對就只有理工科系了,65級分中最低的數學12也就成了志願選填的拖油瓶。
而在理工科系的前提下,憧憬著海洋的浪漫,在一片資工的志願中我私心的選擇了海工。
高三時我對數理雖然無愛,但我想若我高中畢業後是直接進入海工系,就算不是以如何優異
的成
績畢業,我認為我還是能待得下去的。
我想北京的挫折多少還是影響了我,不然我還真的不信有誰連靜力學都可以二修不過。
但是到了這裡,依山傍海,埋頭實驗室出來看見可以融化一切心頭不快的夕陽,這樣渡假村
的環境也讓我終於在大三看清自己和問題,不再將問題歸咎於環境、模糊焦點。
「準備考試囉」
決定了轉系,接下來就是退了本系所有必修,把時間從畢了業也不會想碰觸的科目解放。修
修管院的課,為考試準備也為未來的抵免學分。修修西概哲學道德,沉澱一下一直以來
過度思考的思緒。修修國觀系統思考之類,重新認識一下世界的運作、配合南向政策了解一
下東南亞的好鄰居們。
沒了勇闖最難處的衝勁,原本大聲嚷嚷反攻的我被北京用力巴了一下頭,轉學考也就不再闖
了。台綜大,
能同樣考在中山,讓我繼續看著這片海洋就心滿意足。
「重新開始」
看看興趣,重新審視一遍各個系所,最後我選擇的是暨南大學資管系,其實原先是當時看上
他不用考試丟備審就好,多少作為台綜備用的。但幾經思考,我想四年就學企管還是有點太
長,寫程式我也還算寫得有點心得,我當時「大學就是該學點硬的東西」的想法也還是沒有
變動,綜合兩者也就是資管了。雖然暨大與中字備的光環差距不小,但大學也不會是我最後
一個學歷,校名也就不再是太大的重點。
拉拉雜雜的寫下來,重點是什麼呢?我想是興趣吧,跟著興趣走。
算著工作機會、算著未來薪水如何、算著一切可能的道路?算不了一切可能的道路。那不如
就隨著興趣走,眼光短
淺一點,腳步踏實一點,埋頭闖一番八。想到什麼寫什麼,寫得混亂寫得流水帳,謝謝看完
的各位,文章暫時就在這胡亂的結束了,祝大家能重新找回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