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lus把VR門檻壓低到200鎂後,
網路陸續出現非官方魔改6DOF的
加強方案。
這類非官方方案安裝複雜,不是即插即用,或加一加最後要幾百鎂,
比oculusGo本體還貴,大概都難成氣候,
但具體展示一體機未來進化潛力。
1. Antilatency公司方案
外部紅外Led Bar+ 頭盔加裝鏡頭
用99鎂將Go頭盔變成陽春型6DOF
https://youtu.be/h0CA05m2Jfs
這家本來就做手機VR模擬PC VR
所以最早改一改變成Go方案。
用go的USB接鏡頭,再去看LED燈。
所以無法track肢體與手把。
我覺得Antilatency方案沒未來,
只能頭部定位,還需要外部裝置。
(它有同樣技術專用手把但總價太高)
要做到RoomScale需要很多led.
它展示把定位燈藏在地墊。但一般家庭不會保持這樣裝潢。
不過這思路開啟另一研究方向。
是否能用單USB外接雙鏡頭模組,
做到insideOut定位?
效果就跟3倍價格Focus約87%像。
類似陽春版SantaCruz(高階一體機)
2. ALVR+DriveForVR 方案
使用KinectOne模擬6DOF
https://youtu.be/kHGrOQb1o_o
原理是OutsideIn外部定位.
ALVR用於PC影像傳輸,模擬Vive
(應是日本人寫的類似RiftCat)
6DOF主要是靠KinectOne,用DriveForVR軟體去裝頭部與手部位置。
由於KinectOne視角問題,所以大概
攝影機看不到就失效。
但方案完成度高,頭手身體都定位
硬體成本也低。
因為只有Kinect。
不過受限Go單手把,無法完全模擬PCVR.
原本較期待是Nolo VR實作到Go
也是外部配件Outsidein外部定位。
不過目前還沒看到有人嘗試成功。
Nolo VR能搞定頭與雙手控制器都6DOF。
最近Nolo剛獲得創投資金投入。
推測之後應該會把Go當成主要市場
之前手機VR型號眾多,市場太分散。NoloVR這種外接配件很難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