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7340/2538950
蘇蘅/網路直播 傳媒的一張新問卷
聯合報 蘇蘅
英國大選,首相梅伊(Theresa May)摔一大跤,但公共電視BBC利用這次選舉和社群
媒體推特做線上新聞直播,邁出一大步。BBC打出口號「手機瞬間看大選」,網友
可以在推特同步觀看BBC直播選舉新聞、候選人辯論、開票過程,而且能和BBC
評論員互動。讓BBC深入網路社群,接觸更多新觀眾。
近年社群媒體巨頭如谷歌旗下的YouTube、Snapchat及推特,紛紛推出網路直播,結合
傳統媒體的原創內容與直播科技的親近性,讓社群媒體掌握更大影響力,但也再次挑
戰傳統傳媒。
去年美國大選期間,推特實驗「現在發生什麼」(what’s happening now)的直播新
聞新技術,打出「世界發生什麼,推特就有什麼」的廣告;推特陸續和彭博社合作「
廿四小時即時新聞」,和美國科技雜誌The Verge合播「一周科技消息」。不但滿足使
用者對即時資訊的需求,還衝高廣告流量。他們並和美國職棒聯盟(MLB)、高爾夫球
錦標賽(PGA)及好萊塢娛樂巨擘Dick Clark公司合作體育和娛樂節目直播。可知推特
早就不滿足於數位平台,而是挾槍帶砲,強勢殺進傳統媒體地盤。
以台灣為例,二○一六年上半年台灣數位廣告量達一百一十一億台幣,已超過電視,
其中影音廣告成長最顯著,投放量達廿二億元,成長幅度高達六十六%。然而據業者
估計,八成廣告費進了谷歌和臉書的口袋,在地業者仍然苦哈哈。
廣告競爭僅是其一,經營模式的改變,更令人不安。卅年來數位環境變化,媒體產業
已不是同一種媒體在較小的市場相互競爭,而必須和來自不同市場的競爭者博弈,贏
家很可能不是傳統意義的媒體,而是谷歌、亞馬遜等資訊產業。
那麼傳統傳媒怎麼辦呢?「打不過就加入」,也許是一種辦法。
例如,貝佐斯(Jeff Bezos)領軍的華盛頓郵報近年積極推展數位化,二○一三年率先
推出網路新聞直播,目前每天挑選最重要的新聞現場直播。最近「通俄門」事件的網
路直播,就創下可觀的流量。
彭博社、華爾街日報也和推特合作直播新聞,華爾街日報還為此另成立新媒體公司,
推出數位新聞直播。彭博社去年展開全球電視新聞直播,今秋將在社群平台直播原創
新聞和新聞專題。
至於媒體龍頭的紐約時報,比較具有深度的思維策略。
紐時已是全球新聞霸主,許多新媒體搶著找他們合作以自我拉抬。臉書是其中之一。
歷經數位化的迭宕起伏,紐時實驗要人花錢看網路新聞的「付費牆計畫」五年有成,
但每年五億美元收入杯水車薪。發行人沙茲伯格(Arthur Ochs Sulzberger Jr.)深知
創新不容易,所以這次嘗試直播,也同步進行人工智慧實驗,希望把直播新聞做得又
快又好,互動又強;達到科技、收入和讀者三贏的目標才行。
根據臉書和紐時的協議,臉書每年將付給紐時三百萬美元,一個月做十二則直播新聞
在臉書播出。紐時為此組成卅名記者的團隊,初期將以記者會、街頭示威抗議和重要
政治會議為主。沙茲伯格強調,他們要的是「有深度內涵的創新」,追求品質仍是最
重要的,因此近年反而進用更多新聞人員,而非工程人員。
網路新聞直播前景雖好,但真正難在需要面對觀眾的直接檢驗;策略聯盟似乎創新了
新舊媒體合作的模式,但如何用好的內容和品質吸引新的觀眾,才是最終考驗。
(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