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自運動視界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92575
前面是回顧本賽季的各項措施和制度實施成效,我就略過了
感覺後面有關職業化的部分比較值得思考。
節錄幾個部分:
*立法院已三讀通過「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的部分條文修正案,其中新增第26條之2,明定
企業若是獎助體育活動,得以獲得減稅優惠,對於企業來說更是支持職業運動的一大誘因
,此時推廣職業化便是一個極佳的時機。
*逐步排除學生球員,起初若無法以全職球員為聯賽主幹,可先仿照日本的社會人球隊模
式,讓有意願投入聯賽的人同時身兼企業正職和球員身分,球員的職業生涯獲得充足保障
,投入聯賽的意願也隨之增加,並以完全職業化為最終目標。
*目前企聯本質上仍存在「回饋球迷」的精神,因此比賽舉辦的場地多且廣,幾乎遍佈整
個台灣西半部。雖然立意良善,但適度的縮減比賽場地,不止減少球員舟車勞頓和適應場
地的麻煩,更有助於建立類屬地主義(固定選定幾個球場舉行比賽,建立當地排球風氣,
也讓球迷先行習慣職業化後的主客場制)。
*現今比賽場數(本季20、上季25)是否過少?以及比賽時間合不合適,如:排定於當日頭
尾時間的比賽,通常上座率及直播收看人數較低,若是增設週五晚上的賽程,並將時間過
早或過晚的比賽移過去,或許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心得:
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職業化」每年都會被拿出來討論
尤其在籃球一口氣增加兩個職籃聯盟之後,排球職業化的討論度也提升不少
然而個人認為目前的問題不在於是否職業化
而是連給予球員一個相當穩定的環境都不一定做得到
球員當然不敢放心投入,以打排球作為一項工作選擇。
這個狀況在棒、排對比之下就更加明顯
每個打棒球的小孩,多半都有成為職業棒球員的夢想
就算最後未能如願,也還有業餘、轉任教練等出路
相比之下以職業排球員為目標的人就相對稀少,原因就是出在環境不穩定。
文末還有提到若是進行職業化
台灣的市場是否有能力同時承接男、女排的收益需求?
若是單獨先挑一個職業化,也沒辦法輕易做出抉擇
或許也是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