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 :
舜發於畎畝之中
傅說舉於版築之間
膠鬲舉於海鹽之間
管夷吾舉於士
孫叔敖舉於海
百里奚舉於市
故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恆過 然後能改
困於心 衡於慮 而後作
徵於色 發於聲 而後喻
入則無法家拂士
出則無敵國外患者 國恆王
然後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孟子
名軻
鄒國人 (今山東省)
東周戰國時代儒家代表人物
出生於公元前372年4/2
死於公元前289年
共83歲
著名思想為 性善論、仁政、王道、民本思想
據說孟子三歲喪父
孟母艱辛地將他扶養成人
孟母管束甚嚴
其 孟母三遷 斷機教子 等故事 成為千古美談 是後世母教之典範
第一個提出性善論的就是孟子
他認為 人性是善的 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孟子認為 人生來都有基本的共同的天賦本性
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
或者說對別人的憐憫之心、同情心
不忍之心也叫惻隱之心
此外還有 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
這四種心 也叫四端或四德
也就是孟子論述人性本善的根據
孟子的性善論對傳統思想影響很大
宋代以後流傳的 三字經 第一句話就是 人之初 性本善
孟子的民本思想
民為貴 社稷次之 君為輕
意思就是人民放在第一位 國家其次 君在最後
孟子認為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主
為政者要保護人民權利
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身後評價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評價孟子:
把孟子說成孔子的繼承人,並認為聖人之道在孟子以後失傳
使孟子在道統中具有了與孔子同等的地位
北宋蘇洵著有 蘇評孟子 二卷
南宋陸象山認為 :
孟子以先立其大而盡心知天
所謂大字 即指本心或理
明太祖命大學士劉三吾刪孟子,編孟子節文
朱熹編輯有 孟子節文 ,刪掉孟子理的章句,如民為貴 社稷次之 君為輕 等
傅斯年認為孟子的邏輯功夫遠不如荀子,期討論性善的言論 放而無律
打完了廢文
補個晚安~
不知道多少P幣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