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沒有概念,想請教一下
※ 引述《calebjael (calebjael)》之銘言:
: ※ 引述《Anjou (小潔我愛妳)》之銘言:
: : 2.四二年初莫斯科生死存亡 沒有這批遠東軍支援 勝負難料
: 蘇聯遠東軍在整個二戰過程中七次向蘇德戰場調兵。
: 第一次是開戰前的強化蘇德國境線防御階段﹐從遠東向歐洲調去﹕
: 2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1個摩托化師、2個步兵獨立團、2個空降兵旅。
: 此時﹐在1941年6月22日開戰前夕﹐蘇聯亞洲地區兵力為﹕
: 兵員 70萬3714人﹐炮1萬0080門﹐戰車3188輛﹐戰機4140架﹐艦艇94艘。
平均 約70 人 一門炮
約220 人 一輛戰車
約170 人 一架戰機
: (所以說﹐史達林其實知道德國會進攻蘇聯﹐問題是不知道是6月22日﹐
: 也沒想到第一波攻擊就那麼猛。)
: 第二次是開戰後到莫斯科戰役結束這一段﹐共調去﹕
: 12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1個摩托化師。
: (其中﹐莫斯科戰役時﹐調去3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
: 此時﹐在1941年12月1日﹐蘇聯亞洲地區兵力為﹕
: 兵員134萬3307人﹐炮8777門﹐戰車2124輛﹐戰機3193架﹐艦艇96艘。
平均 約153 人 一門炮
約632 人 一輛戰車
約421 人 一架戰機
: (可以看到由於主力西調﹐火炮、戰車、戰機數量都下降了20-30%﹐
: 但相應的﹐普通兵員反而增加了90%﹐對日軍依然保持了威懾戰力。)
: 第三次是1942年初﹐從亞洲向歐洲調去﹕
: 2個步兵師、1個騎兵團
: 第四次是1942年蘇軍反擊失敗及隨後的史達林格勒戰役﹐調去﹕
: 10個步兵師、8個步兵旅(其中哈爾科夫戰役蘇軍慘敗後調去8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
: 此時﹐在1942年11月19日﹐蘇聯亞洲地區兵力為﹕
: 兵員129萬6822人﹐炮1萬2728門﹐戰車2526輛﹐戰機3357架﹐艦艇98艘。
平均 約101 人 一門炮
約513 人 一輛戰車
約386 人 一架戰機
: 由數據可見﹐莫斯科戰役期間從遠東地區向蘇德戰場抽調的兵力並不多﹐
: 甚至因為大量補充步兵兵員﹐遠東蘇軍的兵力反而遠高於日軍(日軍關東軍、朝鮮軍
: 在1941年底-1942年初約78萬)。
: 蘇軍緊急抽調兵力﹐使得遠東兵力下降的時間點﹐是1942年5月哈爾科夫戰役失敗﹐
: 德軍反攻兵逼史達林格勒時期。
: 但這一時期﹐日軍已經與美軍開戰﹐關東軍精銳開始抽調南下。
: 而即使是這一時期﹐蘇聯遠東兵力依然遠多於日本兵力。
: 在部分早期西方軍事史書籍中﹐由於沒有蘇聯數據﹐采用的是德國資料。
: 在德國資料中﹐由於德軍開戰初情報不明﹐並不知道蘇聯已經擴軍並從遠東抽兵
: 增強國境線防御(當時德軍以為當面蘇軍僅100多個師﹐開戰之後才知道超過300個師)。
: 包括到後來哈爾科夫戰役前後的蘇軍﹐德軍最初也以為大多數是莫斯科戰役的蘇軍
: 趁勝反擊。(此時的遠東部隊是投入莫斯科的北面﹐而後一直在蘇聯西北戰線﹐
: 而不是莫斯科南面、蘇聯的西南戰線。)
: 故而﹐德軍將2年間前四次蘇軍調兵的遠東兵力所查明的番號﹐大部分都誤以為是
: 莫斯科戰役期間才調來的﹐因此才有了所謂“莫斯科戰役期間﹐蘇軍從遠東調來
: 25個步兵師、9個裝甲師”的錯誤說法。
: 事實上﹐整個莫斯科戰役期間﹐蘇軍從整個亞洲地區向歐洲地區調動的兵力是
: 7個師+3個騎兵團(含2個蒙古軍騎兵團)﹐5個師是蘇軍防御階段﹐
: 2個師是蘇軍反攻階段。
: 並且這些部隊不是直接投入到莫斯科防御﹐而是充當預備部隊﹐
: 最後以這批遠東部隊為主﹐在莫斯科北面組建了第20集團軍、
: 改組了突擊第1集團軍(原第19集團軍)﹐在德軍攻擊乏力後投入反攻。
: 而此時的在日本關東軍正對面﹐還有至少24個步兵師+15個防御師(築壘地域)+
: 11個獨立步兵旅﹐4個裝甲師+7個獨立裝甲旅﹐2個騎兵師﹐
: 23個空軍師(含防空高射炮部隊)。
: 所以﹐即使沒有遠東軍增援﹐德軍也攻不下莫斯科﹐
: 雖然抽調了遠東軍增援﹐日軍也攻不下蘇聯遠東地區。
幾個問題 :
1.
日軍 (關東軍) 的人均火炮、戰車、戰機 數據,大概會是多少 ?
想以此理解一下日軍和蘇軍的差距,還是說問題在於武器的品質而不是數量?
2.
我有稍微查了一下,仍不是很了解,蘇聯在二戰期間的海軍實力如何?
我只知道比較貧弱,但不知貧弱到何種程度,該不會比中國還要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