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近世歐洲騎兵對戰以寡擊眾圖解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5-12-12 18:23:18
※ 引述《PAULDAVID (oops)》之銘言:
: 小弟對布倫海姆會戰原本的認知
: 是塔拉爾德誤判了聯軍的戰場調度,沒算到歐仁與馬爾波羅在左右翼的
: 猛攻都只是幌子,不但沒放掉多少血, 甚至還在中央溫存了強大的騎步
: 預備隊。到了戰役中盤法軍把所有的中央步兵主力轉調左右翼之後
: 便無力阻止聯軍2萬騎步協同預備隊的衝擊; 最終法軍中央潰滅而敗北
: 這些預備隊是以8千騎1萬4千步對塔拉爾德6千騎6千步(步兵還是菜鳥)之優勢
: 都不能一擊得手, 得要靠步兵方陣多次扛住法軍騎兵的逆襲, 反覆磨耗其實力
: 才能在最後擊潰法軍, 可見當代法軍騎步兵的素質與士氣之高
: (法6千新兵死守中央至最後一兵一卒, 焚毀團旗後才被殲滅)
大致上沒有問題,但須注意直到戰役中盤之前,激戰點是三個不是兩個,
戰場東側尾段一個,戰場西側有兩個。
Oberglau(鎮)那一段戰線的位置算是在同盟軍中央和右翼之間。
另外,你提到的不能一擊得手主要是因為冒著砲火渡河與地形崎嶇之困難,
反倒是法軍在戰鬥過程中暴露出缺乏兵種協同的問題,騎兵和步兵各自為戰而潰敗,
否則以法軍騎兵和那些步兵新兵的水準,本該有更好的發揮才對。
: 然而原po提供的戰役細節 英軍騎兵反而是以少勝多(指揮是查理.邱吉爾?)
查理˙邱吉爾當時在戰線中央指揮步兵,騎兵當然不會有他。
我畫的是發生於戰場東側(同盟軍坐北朝南),布倫海姆(鎮)周邊的中等規模騎兵戰,
當時英軍的 Frances Palmes 上校帶著三個中隊,
(三個中隊分別來自 Reg. Wyndham, Schomberg, Wood)
加上 Charles de Sybourg 上校的兩個中隊,共計五個中隊,
成功迎擊並挫敗了法軍憲令重騎兵(Gendarmes)八個中隊的攻擊。
一個中隊通常是120~180人左右,不過法軍這八個中隊剛與同盟軍步兵交戰過,
蒙受了一些傷亡,因此總人數其實未必明顯多於英軍那五個中隊。
這只是一個中等規模的騎兵戰,不過 Gendarmes 是法軍的驕傲,
被數量較少的英軍騎兵擊潰頗令法軍高層震驚,
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塔拉德的指揮,使他派出過多兵力協防布倫海姆鎮。
這些騎兵戰鬥其實也顯示出戰鬥程序的差異,
法軍在衝鋒過程中會先用手槍射擊才換用軍刀肉搏,
英軍則禁止在衝鋒過程中拔槍,只在追擊時開槍,
日後各國都將遵循衝鋒時不開槍的戰術,包含法國,
儘管法軍騎兵直到十八世紀末才回復一流地位。
: 請問方便提供這場會戰的中央戰況嗎?
中央在戰役前中期都沒什麼明顯的動作,
後來在發現聯軍(法-巴)向東增援後,馬堡公爵下令進攻位於戰場偏西的 Oberglauheim,
但是遭到法軍的頑強抵抗,甚至一度被反擊到戰線幾乎被分割,
幸好同盟軍及時投入增援,擋住法軍的攻勢並進而奪下該村鎮,
解除自戰場中央發動攻勢時的側翼威脅。
這中間有個小插曲,當時位於Oberglau附近的同盟軍包含一個奧軍的胸甲騎兵中隊,
該中隊在友軍進攻時拒絕支援,因為指揮官宣稱他只聽歐根親王的命令,
所以後來進攻的荷蘭步兵被擊退、戰局趨於緊急時,是馬堡公爵派人去找歐根親王,
歐根也急忙派人過來協調,這才調動了該中隊投入反擊。
Oberglau易手後,聯軍已再無預備隊可迅速調動,結果戰場中央偏東就被同盟軍攻破,
接下來就是戰役尾聲聯軍被分割殲滅擊潰。
: (先前一直以為當代只有英軍少數精銳擁有相近於法軍的素質, 但相比仍是稍遜)
英軍打從17世紀中葉打過內戰後,步兵和騎兵的素質一直都是很高的,
光榮革命後又與荷蘭有更緊密的軍事交流,因此再度迅速習得荷蘭軍事學派的密技,
反而是法軍到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已經走下了神壇,不再享有素質優勢,
或者更精確地說,法軍的士兵依然勇猛善戰,訓練水準仍能超過他國,
但技術層面的劣勢抵銷了其優勢。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5-12-12 21:45:00
因此是法軍中高階軍官的落伍腐化,拖累了戰力?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15-12-13 00:35:00
為啥衝鋒中不開槍?
作者: easycompany (知之為知之)   2015-12-13 01:07:00
小錯,馬爾波羅名字應該是約翰
作者: su281   2015-12-16 14:14:00
衝鋒中停下來開槍會降低士氣,還不如喊一陣烏拉烏拉的輾過去
作者: tony3366211 (00)   2015-12-16 18:57:00
去問波蘭老師,他很有研究,連古斯塔夫都被他"洗禮"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