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抗戰時日本與地方就糧價的角力

作者: Reewalker (報告饅頭班長不夠)   2016-03-22 14:09:41
剛好在討論相關議題
想請益一下 當時日本控制的地帶
糧食是如何徵收 也是要套過這些行政人員
那麼日本當局是如何跟這些人角力
台灣的話 日本對台灣的田賦改革的確取得驚人成功
光是查隱匿田地 地租就從86萬增至300萬
但在中國佔領區 除了滿州國有可能
日本應該沒時間在佔領區清查土地重建徵糧體系吧
日本在中國那麼多人 不可能都從本土接應
想請益日本在這些地方如何取得糧食控制
又是如何跟中國地方勢力角力???
※ 引述《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之銘言:
: 吳肇章案
:
: 蔣一方面需要地方豪紳來推行田賦徵實,豪紳在推行過程中假公濟私是常態,畢竟
: 不給利益誰會替蔣工作?徐堪把基層人員納入徵糧體系,造成國府行政費用猛增,
: 根據張公權書中所寫,行政開支從1940年占總支出4%,到1941~44年期間的1/3強,
: 除了通膨因素外,各種管制措施和組織擴充皆需要人力,國府原有的行政人員並不
: 能應付
:
: 尤其在田賦徵實這塊,推動時很多延續過去清代方法,各縣市的糧食管理機構委員
: 九人,除縣長、財務主管、糧食主管、商會主席及糧食同業公會主席為當然委員,
: 其餘由縣長遴選公正仕紳。中央可控制只有縣長、財管和糧管三人,與其說縣長選
: 仕紳,不如說仕紳選縣長,沒有豪紳支持,縣長只是空架子。
:
: 縣級架構如此,基層更受胥吏擺布,劉善述在〈論改善田賦徵收制度〉(收錄在
: 《田賦征實》四)中詳述
: "考各縣催徵田賦人員,不外1.櫃書;2.里書;3.催徵警。櫃書權力最大,每縣人數
: 三人至六人,里書直屬櫃書管轄,名義上雖號里書,實際上數里始有一里書,彼等
: 負實際徵收之責,對於糧戶最為熟悉;催徵警即武裝催徵人員,由縣府名義派出,
: 直接受櫃書之指揮,里胥下鄉催徵時常率此等催徵警,簇擁前往,威風凜然,苛索
: 勒詐,無所不用其極。
:
: 此等催徵人員,代有師承,盤據稅務,自成系統,尤以攜串遊徵,洵至胥吏鄉紳,
: 溝通作弊,包攬把持,欺壓鄉民,言之殊堪痛心!今雖改易名稱,然營私舞弊,
: 一仍舊貫,此等催徵方法,如不急謀改善,實無以廓清積弊與民更始。徵課租稅,
: 納稅者規避積欠,為常有之現象,田賦徵收,亦難獨免。"
:
: http://miupix.cc/pm-XIVKPB 田賦徵實實物繳納手續略圖
: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3-22 14:20:00
日本在中國主要是透過朝鮮、臺灣兩地輸糧,統治區則形成日圓貿易區在中國透過日圓貿易區取得較難供應的物資晚上就我所掌握的資料回覆,由於我不會日文,所以只能就中文資料做論述
作者: Su22 (裝配匠)   2016-03-22 23:29:00
透過汪偽?
作者: jetzake (加菲貓)   2016-03-24 07:17:00
當時日軍在東南亞有發很多"軍票" 中國不知道怎樣?
作者: 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   2016-03-25 13:08:00
各時期各區不同,有點複雜法幣、聯銀券、軍票、汪政權法幣在日軍占領區都有流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