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篇
背景
穆斯林入侵印度後,在德干高原的北部建立了巴赫曼尼蘇丹國;後來巴赫曼尼蘇丹國崩解
,變成五個政權、統稱為德干蘇丹國。這五國和更北方的蒙兀兒帝國,構成了十六、十七
世紀德干高原北部的背景。
德干高原: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1/Indiahills.png
疆域演變:http://www.zum.de/whkmla/histatlas/india/deccansulthist.gif
帝國的前身
馬拉塔帝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衣索比亞籍的雇傭兵將領馬利克˙安姆巴爾(Malik Ambar)
,他早年是被賣到印度的黑奴,後來從家丁變成傭兵,並且在1590年代艾哈邁德訥格爾蘇
丹國面臨內憂外患時崛起。1608年,他打贏內戰,成為該國的攝政(架空蘇丹),直到1626
年以近八十歲高齡過世。
馬利克˙安姆巴爾麾下的部隊幾乎全部都是馬拉塔人傭兵,其中有一人叫做馬羅吉˙邦斯
勒(Maloji Bhonsle),他原本只是個小村長,但是作為馬利克˙安姆巴爾的老幹部,後來
成為有一定地位的將官。
馬羅吉在1622年戰死,他的兒子沙吉(Shahji)此時二十六歲,已是馬利克˙安姆巴爾麾下
的一名年輕軍官。沙吉和大部分的馬拉塔人一樣,以自身的軍事能力和嫡系部隊待價而沽
,隨時可以被收買而倒戈,1624年他就曾接受蒙兀兒帝國的招降,但又馬上返回馬利克˙
安姆巴爾麾下。
沙吉長年周旋於艾哈邁德訥格爾蘇丹國、比賈布爾蘇丹國和蒙兀兒帝國之間,他的根據地
在浦那地區,剛好是這三國的爭議領土,他便反覆以不同旗號來蠶食周邊。他後來回歸艾
哈邁德訥格爾蘇丹國,並在中央政府被蒙兀兒帝國殲滅後,於1632年扶植新的蘇丹當魁儡
、自稱攝政,此時他有一萬兩千兵力、含三千騎兵,儼然一方豪強。
1636年,比賈布爾蘇丹國背盟和蒙兀兒帝國單獨議和,沙吉兵敗投降,艾哈邁德訥格爾蘇
丹國被瓜分而滅亡。戰爭停止後,沙吉加入比賈布爾蘇丹國,保有部分的領地(一部分被
割給蒙兀兒帝國)。
希瓦吉的建國之路
馬拉塔帝國的締造者希瓦吉(Shivaji):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a/Shivaji_British_Museum.jpg
希瓦吉是沙吉的次子,西元1630年出生,經過顛沛流離的幼年歲月,他在少年時期定居於
浦那。1647年,他的導師─同時也是他父親派任的浦那總督─過世後,希瓦吉立即開始起
兵謀反,向周邊拒絕臣服的派閥進攻,擴張自己掌握的區域。
希瓦吉在1655年曾試圖向蒙兀兒帝國請求效忠,換取蒙兀兒帝國承認他的統治合法性。
1657年,比賈布爾蘇丹國和蒙兀兒帝國停戰,前者割讓自艾哈邁德訥格爾蘇丹國奪來的土
地,但是蒙兀兒皇儲奧朗則布倉促返回北方爭奪皇位,未能立即派兵接管戰果,結果被希
瓦吉趁機佔據。此時,希瓦吉的兵力據稱高達七千名騎兵、一萬名步兵和三千輔助兵。
隨著蒙兀兒帝國收兵和王位爭議緩解,比賈布爾蘇丹國終於開始全力應付希瓦吉的叛亂,
但是政府再1659年派出的第一批中央軍一萬人卻遭到敗陣,後續增兵也只能暫時壓制希瓦
吉,無法真正打敗他。
在此同時,奧朗則布已經奪下了蒙兀兒帝國的皇位,他和希瓦吉的談判一直無果,雙方爆
發激烈衝突。希瓦吉一開始屈居守勢,退入城堡與山間、任由田地被蹂躪,但是他在1663
成功奇襲了蒙兀兒軍,隔年又奇襲並擄掠了大港口蘇拉特,引發蒙兀兒帝國政府的震動。
1665年,蒙兀兒帝國易帥南征,希瓦吉這次不敵而投降,割讓了二十三座城堡(保留十二
座),並且讓兒子去蒙兀兒帝國當人質,他也被迫付出鉅款來換取蒙兀兒帝國許可他向南
方或沿海奪取爭議領土。
因為對德干高原的狀況感到憂慮,蒙兀兒帝國的將官要求希瓦吉在1666年去蒙兀兒帝國的
首都阿格拉覲見皇帝。由於雙方在認知上的一些歧見,希瓦吉與蒙兀兒政府發生爭端而被
軟禁,耗費大量資金、時間與心力才僥倖脫身。
1669年,希瓦吉拒絕向蒙兀兒帝國繳納覲見之旅的費用,並向蒙兀兒帝國重啟戰端。在接
下來的幾年內,希瓦吉迅速擴張領土,與蒙兀兒帝國、比賈布爾蘇丹國以及沿海的希狄人
(非裔族群)交戰,他屢次奔襲遠征,掠奪大量財富以補充自己的的開支,並攻佔了不少城
鎮。這段時間蒙兀兒帝國和比賈布爾蘇丹國都另有紛爭,難以全力應付他。
1674年,希瓦吉舉辦盛大的加冕儀式,前後持續了九天,這就是馬拉塔帝國的正式起點。
希瓦吉在1680年駕崩。
希瓦吉死前,馬拉塔帝國僅他能直接調動的中央軍就有近兩萬騎兵。
下一篇講希瓦吉的戰略戰術與政治策略。
我主要參考前面提到過的Stewart Gordon的The Marathas 1600-1818, Cambridge
(我絕不會說網路上可以找到pdf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