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1915-16 庫特大攻防 [7]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17-07-06 17:42:30
: 推 PAULDAVID: 英軍指參體系是不是全球太多線要顧 無暇深入了解兩河 07/06 00:32
: → PAULDAVID: 戰事 致生慘敗?還有東非戰事也是零零落落出包不斷 07/06 00:32
嚴格來講,一戰前英軍根本就沒有合格的指參體系,戰爭初期各戰區、各軍系幾乎可說是
各自為戰、一片混亂。
不過東非戰區和指參體系的關係不大,主要是政府對擴充黑人部隊抱持疑慮,導致一開始
兵力比較不足、後期倉促擴軍卻訓練不足。
: 推 Georgeliu: 兩河流域會慘敗主要還是因為輕敵,再加上過於深入 07/06 11:40
: → Georgeliu: 原本登陸波斯灣的英印軍任務是確保波斯灣油田而已 07/06 11:41
: → Georgeliu: 後來因為戰況太順利了,順利到讓他們大膽朝內陸進軍 07/06 11:41
: 推 Georgeliu: 結果在泰西封就嚐到補給線過長的苦果。 07/06 11:44
: → Georgeliu: 至於東非戰場,我覺得那應該是德軍將領太厲害的緣故 07/06 11:45
: → Georgeliu: 保羅·馮·萊托-福爾貝克徹底執行游擊戰 07/06 11:46
: → Georgeliu: 用一萬多人牽制住協約國20多萬的兵力 07/06 11:47
: 推 ChoshuArmy: 東非德軍太神了,難怪沒電影化 07/06 15:08
雖然一戰東非確實是個很有趣的題目,但是所謂福爾貝克在東非用一萬人牽制二、三十萬
人之類的說法,在我看來是誤導性的。
德軍在東非戰區曾擴充至一萬五千人,但這是在1916年年初的時候,而該年三到十月間,
英國與比利時投入東非大攻勢的兵力,是四萬五千人。
重複一次,前線兵力是四萬五千人,不是二十萬人。
好吧我們把時間軸往後拉,1917年秋的時候德軍兵力已經下降到不足一萬人了,然後因為
被圍剿到太辛苦,福爾貝克決定「捨棄」大約700名白人官兵和2,000名黑人官兵,被捨棄
的部隊直接投降;更後來原本計畫與福爾貝克會師的西方支隊(Westtruppen)也在十一月
28日被英軍包圍而投降,德軍又折損148名白人和約1,400名黑人。
福爾貝克在1917年入侵南方的葡萄牙殖民地的時候,兵力不足兩千人。葡萄牙軍在東非有
上看兩萬兵力,但是素質堪慮,圍剿德軍的主力仍是英軍,包含KAR的13個營、羅德西亞
土著團、北羅德西亞警察、黃金海岸團(夏天撤走)以及一些炮兵,加起來頂多一萬五千人
;比利時軍投入的兵力,我簡單算一下大概也不過一萬多人。
換句話說,1917年10月以後,圍剿德軍的協約國兵力充其量也就是五、六萬人。
當然啦,如果硬要翻整個東非戰區的戰鬥序列,確實可以找出二十萬人的數字,但是這個
數字會包含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東西,比如說只負責搬運的非戰鬥人員(軍伕),比如說完全
遠離內陸前線的港口部隊,比如說分散在各地的警察,比如說跑去遙遠的北方的5 KAR,
這些部隊真的能夠算是被福爾貝克牽制住嗎?我很懷疑。
又,即便只看參與圍捕東非德軍的所有兵力,也有一大半單位是不太能部署在其他戰區的
部隊。舉例來講,殲滅了西非德軍的奈及利亞與黃金海岸部隊,他們或許能夠算是不太差
的黑人單位,但也不過就是步槍兵而已;至於英印軍派去東非的部隊更包含了一些譁變過
的番號,或是被認為無法信任的穆斯林(鄂圖曼宣布聖戰的關係)。
我還沒提到從1917年開始,比利時的剛果「公眾部隊」兵力是下滑的,而且不是因為戰損
而是因為主動裁軍─德軍對剛果的威脅趨近於零,比利時不需要擴軍太多。附帶一提,在
東非的比利時軍隊是很優秀的,評價甚至在東非英軍之上。
所以,雖然福爾貝克盡可能達成了存在部隊的目標,但是要說真的達成什麼重大貢獻,或
是給予歐陸什麼影響,基本上我看到的資料是「否定」的。
這並不是說福爾貝克表現不好之類的,而是他再怎麼厲害,做不到的目標就是做不到。
(KAR= King's African Rifles,是大英帝國在東非的土著兵正規軍)
回頭來講為何英軍在東非表現不佳,追根究柢就是一個原因:不信任黑人。
福爾貝克的上司,德屬東非總督Heinrich Schnee,在一開戰之後就積極擴充殖民地部隊
Schutztruppe(防衛軍),並且協助福爾貝克把所有可用的白人役男都任命為土著兵部隊
的軍官,最大化人力資源的運用。
相對來說,英國直到1915年為止,都仍展現出對黑人部隊的不信任,倫敦派去東非巡查的
官員回報說不需要建立更多KAR單位,白人志願兵只組成純白人的小單位。
要等到1916年,隨著戰爭的壓力上升、外來的部隊無法適應環境,英軍高層才同意在東非
全面擴充土著兵,把KAR的編制提高到好幾倍,但是因為KAR擴軍太晚,很多新兵都沒受到
足夠的訓練或歷練,所以1916-17年間的表現自然不如德軍,要等到1918年才可以和東非
德軍在素質上平分秋色。
此外,協約國一開始只給土著兵單位比例很低的白人軍官,所以指揮比較差;英軍初期用
純白人單位更造成東非白人的高度損失,是人力的另一個錯用案例,後來擴充KAR的時候
就發現英軍很缺乏會講東非土著語言的白人軍官。
參考書籍:
The Greater War: Other Combatants and Other Fronts, 1914-1918 (Palgrave)
East Africa 1917-18: King’s African Rifles Soldier VS Schutztruppe Soldier
(Osprey)
Armies in East Africa 1914-18 (Osprey)
作者: NEWDEMON (DEMON)   2017-07-06 17:56:00
回頭來講為何英軍在東非表現不"差" 不差或不佳?
作者: ChoshuArmy (長州軍閥)   2017-07-06 18:42:00
這其實就跟紅軍幾萬打國軍幾十萬差不多算法吧
作者: PAULDAVID (oops)   2017-07-07 16:5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