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話
1922年十月,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收復了希臘在小亞細亞與巴爾幹半島上佔領的所有區域,
國際局勢風起雲湧。十月十一日,英國、法國與義大利和土耳其簽署了正式的停戰協定,
象徵著協約國與土耳其之間的妥協,列強此時不是與土國暗通款曲,就是受迫於國內壓力
而有所讓步。
在談判過程中,土軍同意暫時不強行進軍巴爾幹半島,靜待列強的代管兵力準備撤離,希
臘也同意主動從東色雷斯撤兵。
十一月一日,土耳其宣布廢除蘇丹,正式成為共和國。早已名存實亡的蘇丹政府垮台,蘇
丹隨即流亡海外。
十一月二十八日,兩個月前發生軍事政變的希臘政府以叛國罪名審判九名保王黨領導人物
,其中六人被判處死刑。反王黨人在前兩年倒台,此時捲土重來,復仇心相當熾烈。剩餘
的三名被告中,兩名判處終身監禁,最後的安德烈阿斯親王被捕後雖判處死刑,卻被以「
明顯缺乏軍事歷練」的理由特赦,改判為終身流放。
安德烈阿斯親王的兒子就是現任英國王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
小亞細亞兵團司令哈特札尼斯特斯是被判處死刑者之一,他在死前憤怒的說自己領導著一
群懦夫才導致戰敗,全然沒想過是自己領導無能;據稱他的精神疾病直到死前仍很嚴重,
在獄中相當抑鬱沮喪。該年五月就已經被迫倒閣的前首相古納利斯也名列死刑名單之中。
這批死刑犯在判決書下達後幾個小時內即遭殺害,判決直到這六人死亡之後才公開於社會
媒體,該次死刑對歐美國家相當震撼,許多國家予以譴責與外交制裁。
希臘社會的動盪並未因該次政治迫害而結束,持續直到二戰以後。
洛桑條約
1923年一月,希臘和土耳其做出了重大的決策,也就是「民族重置」。125萬的基督教徒
從小亞細亞被強迫移民到希臘境內,五十萬伊斯蘭教徒則從巴爾幹半島的其他區域移入土
耳其境內。
雖然理論上此一行動緩和了希臘與土耳其之間的爭端,加強了兩者的民族國家意識,強制
移民上百萬人卻造成無數僑民喪生與流離失所。民族主義過於興盛所造成的災難,莫過於
此。
七月二十四日,土耳其和各國簽署了知名的洛桑條約,列強承認土耳其共和國的主權與邊
境範圍,並完成了代管部隊的撤離。經歷多年戰亂,土耳其終於暫時返回了一定程度的安
寧。
十月二十九日,穆斯塔法˙凱末爾就任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
自承傷亡與實際損失
希臘陸軍承認19,362人陣亡,4,878人非戰鬥死亡,18,095人失蹤,另外再加上48,880受
傷,一萬人被俘。土耳其方面宣稱希臘陸軍戰死或受傷的總人數高達十二萬人以上。真正
的數據可能在此二者之間。
土軍的傷亡有說在希臘陸軍傷亡的一半以下,儘管這很可能是過度低估的結果,而確切數
字難以統計。平民傷亡數以萬計,戰後強制移民更導致無數損傷,難以計數。
結尾
凱末爾在1938年過世,他在1934年被國會授予「阿塔圖克」的姓氏,意思是土耳其國父。
穆斯塔法˙伊斯邁特在1934年被凱末爾贈與「伊諾努」的姓氏,以代表他在兩次伊諾努戰
役中的榮耀。伊諾努在凱末爾死後擔任了第二任總統,他也擔任過土耳其參謀總長,生涯
中三度任職土耳其總理、包含共和國第一任。他在擔任總統期間被給予「國家領袖」的頭
銜,二戰期間成功維持土耳其的中立(二戰結束前才名義上對德宣戰)。
費夫齊˙恰克馬克是土耳其共和國首任參謀總長。他和凱末爾是土耳其共和國至今僅有的
兩名元帥。凱末爾死後,他一度有擔任第二任總統的呼聲,但最終讓給了伊諾努,晚年曾
棄軍從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