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軍
在1916年九月十五日,史上第一次坦克作戰中,英軍的將四十九輛坦克分散於不同的單位
。大部分取得坦克的師都只拿到三、四輛,但是作為主要矛頭的英軍第49師獲得了七輛坦
克。索姆河戰役的後期戰鬥中,少量的坦克仍通常以一個師配屬三、四輛的方法實施作戰
。
在1917年四月的第二次加薩戰役中,英軍以兩輛坦克為一組,部署給特定的步兵旅。在同
年十一月的第三次加薩戰役,英軍部署坦克的方式仍是兩兩一組,用於支援部分地段與單
位。
同樣在1917年四月,英軍在阿拉斯戰役仍是將坦克分散於廣闊的正面上,不過在四月十一
日前後的維米嶺戰役期間,英軍曾嘗試將八輛坦克部署給一個步兵師,結果蠻失敗的就是
。
在1917年六、七月,梅西訥戰役和第三次伊普爾戰役期間,英軍以四輛坦克部署於一個旅
的方式投入坦克部隊,換言之,一個師最多可以有八輛坦克。不過,同年十一月的康布萊
戰役中,英軍史無前例的以十二輛坦克部署於第一波的每一個「步兵營」,發起進攻的六
個師平均各分配到六十餘輛戰鬥坦克(另外還有無武裝的運輸用坦克),這個密度徹底震撼
了德軍。
第一次康布萊戰役是英軍坦克密度最高的一次。百日攻勢的起點亞眠戰役也有相當高的坦
克密度,但仍遜於第一次康布萊,儘管坦克總數較高。
根據Paddy Griffith的Battle Tactics of the Western Front,書中曾分析過在第一次
世界大戰末期的百日攻勢中,英軍每周有坦克參與的師級攻擊平均約11.5次,每周投入坦
克平均約115輛,計算可得坦克投入的密度約為一個師級作戰部署約十輛坦克。
法軍
在1917年四月的尼維爾攻勢中,法軍首次投入坦克時是以一個師四、五十輛坦克來部署,
密度直逼該年年底英軍發動的第一次康布萊。然而,首次總是難以成功的。
在五月份的法軍史上第二次坦克攻擊,以及十一月的馬爾梅森戰役中,法軍部署裝甲的密
度顯著下滑,一個軍「只」分配到二、三十輛坦克。在馬爾梅森戰役中,法軍以一個中坦
克連支援一個步兵師。當時一個法軍的中坦克連編制為十六輛中坦克。
法軍研發與部署坦克的時間較英軍為晚,大部分案例也因此集中於皇帝會戰期間。從1918
年四月開始,法軍坦克的部署方法與英軍相仿,但是密度仍較英軍稍高,一個師有時候可
以分配到二、三十輛坦克。
法軍坦克密度較高,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雷諾輕型坦克的編制是一個營七十五輛,一個連二
十五輛,比英軍坦克一個營四十八輛、一個連十六輛的編制多上不少。法軍在皇帝會戰期
間整編出來的中型坦克團是一個團六十四輛坦克,一個中坦克連仍是十六輛。
不過,英軍與法軍的坦克編制都往往留在紙面上,因為裝備的生產跟不上消耗,實際編裝
與原訂規畫通常存在差距。
在第二次馬恩河戰役中,法軍投入的坦克總數為前所未見,密度也與緊接在後的亞眠戰役
相當。
德軍
德軍只有造出二十二輛A7V坦克,不過他們也有把俘虜的英軍坦克拿來修復與改裝。德軍
的坦克編制是一個坦克排五輛坦克。德軍沒有排以上的坦克編制。
由於坦克稀缺,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規模最大的裝甲攻擊,總共也只有區區十三輛
坦克,分配給三個步兵師。這發生於1918年四月二十四日,值得注意的是當天爆發了史上
第一次的坦克對戰。
在1918年十月,英軍與德軍又發生了一次坦克戰,不過這次德軍裝備的剛好是俘虜自英軍
的坦克。一戰期間只有發生過兩次坦克對戰。
總結
英軍在第一次康布萊戰役中的一個師六十幾輛坦克是毫無疑問的最高密度,不過英軍和法
軍也經常一個師只配屬個位數坦克,不如說一個師分配到十輛坦克才是常態。在德軍的部
分,一個師必然配屬到個位數的坦克,最多不超過七輛,通常是五輛以下。
在一戰末期的皇帝會戰與百日攻勢中,英法聯軍一度部署共計一千四百餘輛坦克,在實施
攻擊時,英軍平均將十輛坦克配屬於一個師,法軍的部署密度則較高。德軍的坦克稀少,
所以密度低得多,平均只能將不足五輛坦克配屬於一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