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精蓄銳、整軍繼武
高爾察克面對的議題很嚴峻,西伯利亞的人力與資源有限,與紅軍長期作戰顯然呈現不利
,他必須盡快奪取窩瓦河流域的豐沛人力與工業,並且確保河川與山脈的地利,方有機會
抗衡勢必持續增強的共產黨。
在北方的西伯利亞軍團攻佔彼爾姆之後,高爾察克與他的親信開始把攻擊矛頭往南轉移至
西方軍團,這是因為西方軍團面對的紅軍威脅最大,並且出擊軸心沿線上的資源也較多─
如果主力從彼爾姆往西北方挺進,要與北方戰線的友軍會師著實太遠,並且冰雪尚未消融
、人口資源又少,西方軍團的攻擊方向則可預期較大的戰果。
若要擊破面對的紅軍主力,高爾察克勢必得盡可能確保己方的戰力享有優勢,他為此與協
約國努力洽談,也成功取得了相當程度的奧援。協約國在遠東運上岸的軍火補給,足以與
蘇共一整年的生產量相抗衡,惟重武器的比例甚低,並且要通過漫長的西伯利亞鐵路,難
以迅速運抵前線。
英軍曾建議高爾察克限制動員的兵力,「兵貴精不貴多」,但是西伯利亞當局仍對於兵力
員額深感憂慮,並執意實施廣泛的徵兵。不過高爾察克與他的屬下也理解部隊素質的重要
性,與英軍達成協議,讓英軍軍官協助訓練。
西伯利亞的白軍英械部隊
英軍在海參崴附近成立了一個新訓旅,以兩個月為一期、每期三千人的速度訓練高爾查克
的白軍新兵和軍士官。新訓旅的排長和連長都是俄軍幹部,但是每個連都會分配一名英軍
教官,營級以上的職位也都由英軍軍官擔任。
英軍另外也在葉卡捷琳堡建立了「英俄聯合旅」,以北方戰線的不列顛斯拉夫軍團為模型
,建立一支英軍軍士官指揮俄軍士兵的精銳部隊。英軍在其他幾座西伯利亞重鎮也有相仿
的計畫,但是規模與進度都遠不及葉卡捷琳堡。雖然頗具野心,該計畫受到高爾查克政府
內部多位高層的反對,成效與規模有限,葉卡捷琳堡的聯合旅也不過一千七百餘人,其他
地點的聯合單位更合計僅數百人;原定於海參崴的另一個聯合旅則完全未付諸實現。
高爾察克與英軍談成的合作計劃中,最重要的仍是總動員後的新訓師計畫,英軍同意協助
編練八個白軍步兵師並提供許多軍械,期待這些接受較完整訓練與補給的部隊能夠支撐高
爾察克的作戰。
在這八個師之中,其中三個隸屬於白軍名將卡佩爾率領的第一窩瓦河軍,該軍剛從前線撤
下來,是立憲人民軍的殘部,正在以大量戰俘和新兵來補充員額,被預訂為高爾察克的底
牌。另外五個師則是隸屬於各軍區的新編單位,英軍同意負責其中至少三個師的裝備─不
過最終提供的軍火達到可裝備六個師的量。
這幾個英械師的裝備相對精良,訓練也較高爾察克的大多數單位完整,但是基於訓練時間
依然頗短以及政治作戰無能,又包含較高比例的新兵,士氣一直不是特別高,所以被認為
需要更長久的時間進行培訓─可惜高爾察克政府沒有太多餘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爾察克的每個軍都有下轄的哥薩克騎兵旅,雖然與南線白軍龐大的
騎兵集團相形見絀,和1919年春季的紅軍相較仍顯優勢。紅軍騎兵的規模與素質在內戰初
期不如白軍,為一大弱點。
高爾察克的盤算
在盡快增強軍力的同時,高爾察克已在規劃發動攻勢。他不打算等待其他戰線上的友方勢
力,一方面是基於他對於其他白軍派系的疑慮,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急切需要一場重大的
勝利,用以維持自己的威信,並搶奪足以抗衡共產黨的人口和工業資源。
在兵力開始從北側轉往中央的同時,他希望能一舉重創紅軍東方面軍,把戰線推進至窩瓦
河東岸,然後在此一防線上據守。他並不期待與北方戰線或南方戰線的白軍會師,儘管各
地白軍已經陸續在名義上宣稱支持高爾察克;不過他也不排斥在進展順利下打通對南北兩
側的交通線。
在另一方面,紅軍卻對於局勢有著過分樂觀的評估,莫斯科和東方面軍的高層都認為己方
的戰況持續改善,不久之後就能把反共勢力從西伯利亞西部趕走、有效穩固窩瓦河流域的
控制,乃至於進而追擊至遠東。
對高爾察克的大動作缺乏警覺,很快就使紅軍東方面軍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