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iecoss (熊)》之銘言:
: 雙手劍對抗長槍的方式
: 在中世紀曾流行過一段時間
: 大致上是因為過去的大型盾牌重量重
: 在中世紀經常沒有緊密組織的混戰中
: 往往因不靈活而居劣勢
: 加上防禦鎧甲的發展
: 相較於大盾 士兵更願意使用雙手武器
: 或是單手武器搭配小盾牌
: 而逐漸發展出雙手劍對抗長槍的情況
: 到文藝復興時期 盾牌的發展進步
: 形狀上有所改進 使大型盾牌的重量降低
: 持劍士兵才又開始大量採用盾牌
: 雙手長劍從那時候開始逐漸退流行
這一段錯很大,盾牌在中世紀末期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發展進步,西班牙和義大利的劍盾兵
也從來就沒有取代雙手劍和斧槍在德意志部隊中的地位。
盾牌的發展,是從維京式盾牌,到鳶盾,再到三角盾(熨斗盾),一直在變小;後來劍盾兵
在南歐與西北歐發展,是採小圓盾,也不是大型盾牌。
瑞士戟在16、17世紀一直是中歐的士官標準武裝,雙手劍和劍盾組合都隨著戰爭型態變化
而沒落,只剩下愛爾蘭、蘇格蘭人還在用劍盾,但是方法是火槍手同時兼用劍盾,打山地
突襲戰,沒打算和敵軍正面決鬥;而且用的劍算是小型化的大劍,盾牌則是小圓盾。
==
回到前面討論的,雙手刀劍能否斬斷長槍?以及超長槍的運用方式如何?
槍桿有用到竹子的長槍,基本上比較輕,確實可以有板友提及的收槍與刺槍動作,但是也
確實有機會被砍斷;用上硬木的超長槍,則屬歐洲文藝復興後期常見的武器,東亞是相對
少見(明末清初的手臂錄對這種裝備持負面評價),這種武器是很難有收槍或刺出的動作的
,只有盡力把長槍擺到正確的方向往前推。
雙手劍與其說是要砍斷槍桿,不如說是推開比較好,雙手劍士的任務只是在敵軍如林長槍
中撥開一條路,讓己方的長槍兵能從中搶先刺倒敵軍的前排。砍斷長槍並非不可能,但是
很困難也不必要,而且斷桿仍然很危險。斧槍,或者說瑞士戟,用法和雙手劍基本相同,
用瑞士戟去切斷槍桿就更難以成功了,但是用來格開敵方的前排槍頭,以及在混戰中施展
出優勢,則是很符合其性能的任務。
劍盾兵的戰鬥方法,與雙手劍、瑞士戟不同,基本上是用靈活的身法和盾牌遮擋,鑽進敵
陣中殺敵,戚繼光鴛鴦陣裡面的藤牌手其實就是一樣的兵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