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查到太平天國動亂 外國僱傭兵 常勝軍的資料
覺得戈登這傢伙的故事蠻精彩的
所以整裡了一下 分享給大家~
查理·喬治·戈登 (Charles George Gordon)
英國倫敦人 十九世紀軍事家 外交官 蘇丹總督
也因協助平定動亂 獲賜黃馬褂而得到「中國人戈登」之稱號
最後於馬赫迪戰爭中陣亡
戈登於1833年 出生於倫敦的伍爾維奇 受軍人世家栽培薰陶
15歲時進入皇家軍事學院 19歲時完成學校 官拜少尉
隨即前往皇家工兵學校實習至21歲 升中尉
公元1855年 初生之犢 出道戰-
1855年 克里米亞戰爭吃緊 戈登被派至戰場並參與對塞瓦斯托波爾的攻擊
隨後也參與了英國與帝俄的金伯恩戰役
戰爭結束後 伴隨國際和平委員會劃定俄國和土耳其在比薩拉比亞的新國界
期間在小亞細亞的完成調查工作 豐富了自己的學識
1858年 25歲的戈登回到英國 出任工兵學校教師 隔年升上尉
公元1860年 轉戰中國-
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戈登參與志願軍 跟著英法聯軍的後援隊來到中國
沒趕上大沽口炮台攻略戰 但趕上火燒圓明園的行動
該年10月 《北京條約》簽訂
增加了天津為通商口岸 並開闢英法美租界
天津英租界首先開闢時
擔任工兵上尉的戈登是劃定界限和規劃道路的主要設計者
中國當局的中央動盪雖平 但自公元1850年起的太平天國之亂仍然持續
太平軍攻佔南京(天京)後 與清廷形成割據對持之勢
因受太平軍直接的鄰近威脅 上海的歐美移民與富商合組了國際部隊
是為由美國人華飛烈指揮的洋槍隊
與太平軍互有勝負的洋槍隊以軍紀敗壞而惡名昭彰
華飛烈曾因乏餉 縱兵劫掠店舖、官署 搶得銀洋七千 黃金百兩
公元1862年 9月 華飛烈在慈谿陣亡
繼任的法裔美籍指揮官白聚文 其掠劫行徑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後終於因劫掠私分朝廷軍餉四萬銀元而遭撤職
公元1863年 3月 升任少校30歲的戈登接手洋槍隊的指揮權
戈登嚴禁洋槍隊士兵劫掠 軍紀嚴明
在軍事上也重整軍隊並支援常熟成功 很快得到士兵們的尊敬
李鴻章的淮軍與戈登率領的洋槍隊密切配合 在江蘇的戰場上頻頻得手
太平軍逐漸失利 戈登的洋槍隊開始被稱為"常勝軍"
公元1863年 蘇州殺降-
清軍戰略成功 南京被圍
南京的門戶重鎮蘇州更是被淮軍與常勝軍重重包圍
但因為太平軍重兵防禦以及有安裝重砲
聯軍圍城許久仍攻蘇州城不下
1863年 11月 戈登獲城內奸細探知了蘇州守將譚紹光與將領不和這一重要訊息
隨後在操作下 安排了有意投降的將領至清營內與李鴻章談判
談判結果是降將願意殺譚紹光獻城
但一方面李鴻章擔心是詐降 而以郜永寬為首的降將也擔心投降後有變
為消除郜永寬等人的疑慮
戈登擔保"投降之後將保證降兵降將的安全"
公元1863年 12月 蘇州守將譚紹光被殺
郜永寬等人遵照協定獻城投降
大功告成後 清軍卻發現蘇州城內的一些異常情況
像是郜永寬等降兵依然沒有剃髮
以及蘇州城內的降兵比談判時透露得還要多 (當時說能戰者不超萬餘人)
一系列下來的訊息 讓李鴻章有意殺降
先是讓常勝軍駐守在蘇州城外
再來設鴻門宴捕殺郜永寬等人八名降將
後更坑殺太平軍降兵 (數量有說兩萬 又說十萬)
殺降一事激起戈登強烈的不滿
痛罵清軍不講道義 與之斷交
又提著火槍闖帳要找李鴻章"算帳" 逼得李鴻章四處躲藏
由於找不到李鴻章 戈登發出最後通牒
"要求李鴻章下台 否則就率「常勝軍」進攻淮軍"
後率軍返回崑山 同時透過外交手段希望英國政府能夠協助 迫使李鴻章辭官。
因為這一連串的操作 讓蘇州殺降一事曝光
一時中外輿論都將矛頭對準李鴻章 其中西方皆指責李鴻章為「亞洲的野蠻人」
但最終李鴻章的作為受到朝廷的支持 認為是非常時期必要之舉
並借英方調解 讓李與戈登重修舊好
公元1864年 「中國人戈登」-
1864年 戈登與李鴻章合作攻陷常州之後 常勝軍受重金解散 (十八萬兩白銀)
戈登受英國政府外調離開中國
離去前 李鴻章奏請兩宮太后封戈登為提督 賞黃馬褂
倫敦當局也晉升他為中校並賜「巴斯勳章」
為紀念這支常勝軍 公元1866年於上海更設了"常勝軍紀念碑"
查理·喬治·戈登 回到英國之後
負責於泰晤士河南岸格雷夫森附近的要塞指揮皇家工兵
但之後又被調派至世界各處
以維護日不落帝國的權益....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