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ontmartre (montmartre)》之銘言:
: https://mp.weixin.qq.com/s/OlnA8XFTk7kfdt5nL5jBxw
: 從此文看,歐洲不全是雇佣傭兵,也有部份的徵兵制,且歐洲屁民們相對於中國的屁民
: ,更有政治權力,你看過中國屁民能與皇帝討價還價嗎?
: 還有更有錢的屁民上戰場能當更高等的兵種,比如有馬的話會被徵召為騎兵,有錢的話
: 在身上套副品質好的盔甲,在戰長上更能活命,畢竟中國古代禁甲,屁民再有錢也是買
: 不到盔甲的,只能穿公發的破爛品,甚至是無甲(大明朝大部份的步兵是無甲的,甚至
: 連頭盔都無)
呃,16到17世紀的欠餉譁變在西歐是家常便飯,跟晚明沒什麼不同。瑞典的騎兵如果按照
Richard Brzezinski的書,本土騎兵幾乎全部都是志願兵,和本土步兵是徵兵不同,所以
沒有「被徵召為騎兵」這種事情。
同上引,瑞典當時本土的騎兵採募兵、步兵採徵兵,騎兵雖是募兵但是兵源並不匱乏,蓋
騎兵享有不少特別的福利與優待,比起全家男丁都膽戰心驚的抽籤,還是讓家中其中一人
去擔任騎兵要來的安心(騎兵的家人免役),而且騎兵的個人待遇也比經常用於各種勞務的
步兵要來的優良,戰爭中的傷病損耗比例普遍低於步兵。
又,晚明步兵的披甲比例可能有待商榷,但是盧象昇的標兵在編練時,有向朝廷要求:「
前後兩營為火攻步兵,急需綿甲四千副」,料想晚明的步兵大多還是有一定的護具,只是
很少像渾河之戰的川兵那樣重裝而已。
另一方面,西歐在17世紀上半葉的步兵之中,槍炮手完全不披甲,長槍兵也分成披甲與無
甲,而披甲長槍兵的比例是越來越低。Pierre Picouet教授的網站中所列出的1630年代的
西班牙步兵編制中,披甲兵在帳面編制中僅占全團的30~36%;如果用原文關注的瑞典來看
,在呂岑戰役中的瑞典陸軍裡,長槍兵佔全部步兵的26.2%──瑞典此時名義上全部長槍
兵都披甲,實際上有不少官兵會捨棄甲冑,這個潮流使得1640年以後西歐步兵就已經鮮少
使用鐵甲。
: → LaiTW: 均田制未被破壞時期的府兵制也是自備武器阿 10/03 10:37
: → LaiTW: 你用30年戰爭對比整個中國歷史都不覺得奇怪嗎 10/03 10:38
: → LaiTW: 要這樣子也可以說現代中國軍制比30年戰爭的瑞典好啊 10/03 10:40
: → LaiTW: 還不說早期府兵不是想當能當的 10/03 10:42
: → LaiTW: 甚至極端一點還可以說唐後期都在搞募兵制了 10/03 10:47
: → LaiTW: 軍人地位想必比徵召制更高 10/03 10:48
其實從唐代初期,唐軍的主體就是兵募而非府兵,而兵募的裝備如果官府無法提供,一樣
是自備──說是自備,也不是要求被徵兵(兵募是徵兵)的人一定要自己出錢,而是所有人
分擔。這和原文提到的瑞典其實是一樣的,17世紀的瑞典軍所謂十人徵一兵,那一名士兵
的裝備也要由其他九人協助打理。
: → chuckni: 其實東羅馬的要衝區制度就也算是一種動員體系吧?後面的 10/03 19:53
: → chuckni: 普羅尼亞則是變得太過封建了 10/03 19:53
參考Mark C. Bartusis, The Late Byzantine Army: Arms and Society , 1204-1453,
我無法同意這句評論。Pronoia不是封建體制,你可以多找些研究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