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版友討論一下孟良崮戰役時
國軍與共軍的戰鬥序列
首先,主流通說皆云
山東一帶在戰役開打前的雙方態勢
國軍是45萬,華野共軍27萬
看似是國軍佔優勢,但實際觀察就能發現
這45萬明顯是灌水的人數
因為它把濟南的第二綏靖區、棗莊的第三綏靖區全都算了進去
但這兩支是守城的部隊,頂多作一些後方策應
應該沒人期待他們真的能脫離防區跑到孟良崮?
扣除掉這些後方守城部隊,國軍真正的機動戰力只有三個兵團、共約25萬人而已
而且這還要再扣掉戰役開打前,就先被華野共軍莫名吃掉的整編72師
因此,在孟良崮戰役上
國軍能運用的機動部隊如下:
1. 第一兵團(湯恩伯)
整編74師(張靈甫)、25師、83師、65師、28師、57師
桂系的第7軍、整編48師
2. 第二兵團(王敬久)
第5軍(邱清泉)、整編75師、85師
3. 第三兵團(歐震)
整編11師(胡璉)、9師、20師、64師、84師
再配上這張孟良崮戰役期間的部隊調動圖
https://i.imgur.com/DQmAgAO.jpg
赫然發現,真的有在孟良崮周圍活動的國軍
只有八個整編師,共約13.5萬人而已
而且這還是把遠在新泰跟萊蕪的整編11師跟第5軍給算了進來
然後整編74師又被圍困在包圍圈內
那問題來了:
1. 如果國軍的計畫是中心開花、殲滅華野主力的話
你用不到13.5萬人的增援部隊去打反包圍?
沒被一起吃掉就不錯了吧
這是國軍高層對戰場現況的誤判嗎?
2. 國軍的機動部隊當中
第一兵團的整編28師、57師龜在臨沂附近
第二兵團的整編75師、85師徘徊於泰安與萊蕪之間
第三兵團的整編9師、20師、64師、84師則是游移於兗州與滕縣一帶
(如有錯誤請指正)
大家在檢討黃百韜、李天霞救援不力之前
怎麼都沒有討論前述那幾支機動部隊為何從頭到尾都沒出現在孟良崮戰場
讓參戰的國軍直接少了10萬人的戰力?
3. 再看到真正參戰的前線部隊
桂系的第7軍跟整編48師,被華野2縱、7縱前後包夾
自己都自身難保了;
整編11師、第5軍也分別被華野3縱、10縱捉對廝殺
在整個戰役期間都無法靠近孟良崮
也證明當時華野共軍的戰力是有能力用兩個縱隊跟老蔣的五大主力之二正面對決
更何況是其他的國軍雜牌部隊?
然後一個千里奔襲穿插的華野1縱
就能分別在蒙陰與界牌,擋住國軍整編65師跟25師的增援
黃百韜的整編25師已經很賣力在救了,無奈受地形阻隔,被卡死在天馬山
65師才真的是不知道在幹嘛;
至於李天霞的83師就不用多講了
但問題就在於即使李天霞真的一開始全力投入作戰
就真的能達到中心開花的目標?
13萬人硬打27萬人?
4. 孟良崮戰役能達成的最大戰果
綜上所述,在下認為就是救出孟良崮上的整編74師殘部
什麼中心開花、殲滅華野主力於孟良崮戰場
純粹是國軍高層在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