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月十月,明朝兵部下令要孫傳庭從潼關帶兵馳援京師,孫傳庭後來在獄中將該年
年底至隔年春季的作戰寫為〈省罪錄〉。
前陣子看到有網友引用孫傳庭的這份紀錄,查閱原文之後覺得蠻有趣,稍微整理一下裡面
提到的斬首戰果給大家參考。
崇禎十二年正月二十一日
孫傳庭在滄州大城縣迎戰,派遣李國政等率精騎出擊,「首斬彼撥」
二月初五
孫傳庭在東安的茨州、黃花店一帶派遣曹變蛟等出戰,王樸在後方設伏預備,但是後金軍
傍晚就收兵了所以沒打到王樸,「各鎮哨丁報斬彼撥七級」
二月初七
孫傳庭在武清縣迎戰後金軍,從辰時打到申時(上午七點到傍晚五點),然後晚上又去夜襲
後金軍,「馘斬一十七級」
二月初十
「是日,總兵王樸塘報,斬獲敵塘三級」
二月十一日
「是日,副將周遇吉塘報,斬獲敵級三顆」
二月十三日
「是日,副將周遇吉等塘報,斬獲敵級五顆」
二月十七日
「總兵王樸報斬敵塘六級」
二月二十九日
總兵楊國柱在遷安迤南河岸夜襲後金軍,「因夜黑,只割六級」,「我兵復追至分水嶺,
斬獲三級」,再繼續追擊「復陣斬一十三級」
三月初二
總兵曹變蛟、王樸在青董夜襲後金軍,「陣斬敵級五十一顆」;同日還有副將王根子麾下
「撲砍斬獲敵級四顆」;副將賀人龍塘報「斬獲敵級二顆」;建昌副將汪翥塘報「斬獲敵
級六顆」
但是孫傳庭察驗後「內駁二顆」(這兩顆可能是砍了被挾持的百姓來冒功領賞?)
三月初五
孫傳庭率領軍隊在太平寨追擊正要出塞的後金軍,經過激烈交戰,「連奪四山」,「陣斬
二十七級」
三月初九
孫傳庭率全軍在太平寨東十里,與高起潛的關寧軍夾攻另一支後金軍,「日暮收兵,陣斬
敵級二十九顆」
三月初十到十三日
孫傳庭、高起潛追擊正要出塞的後金軍,「臣兵共斬獲敵級三十六顆」
以上共計兩百一十七顆首級。塘是斥候、偵查兵的意思。
文中提到的周遇吉是勇衛營的將領,不受孫傳庭管轄,大概是在附近作戰所以孫傳庭剛好
也收到塘報,姑且不論;孫傳庭這段時間指揮的將領包含:
李國政、賀人龍、曹變蛟等人是孫傳庭在陝西的部下,算是生力軍,雖然賀人龍的部隊在
路上有譁變過,大致而言都算是比較精良。曹變蛟是當時明軍最具聲望的總兵,後來在松
錦之戰被殺;賀人龍此時是副將,因為桀驁不馴,孫傳庭復出之後把他處斬;李國政此時
是孫傳庭的標兵(直屬部隊)將領。
劉光祚是保定總兵,麾下部隊的素質很爛,馬不到五百匹,只湊了一千多人支援孫傳庭,
基本上是打醬油。督察劉宇亮認為他作戰沒盡力,想彈劾他,不過孫傳庭幫他辯護。他後
來被流寇幹掉。
吳襄,吳三桂他爸,崇禎十一年秋天帶著關寧軍淘汰出來的老弱步兵五千人協防通州,十
一月調去支援孫傳庭沒多久就被留在臨清協防。後來高起潛北上的時候一併帶上這批官兵
,總之與本文整理的戰果無關。
王樸和楊國柱是宣府、大同的總兵,原本是跟著盧象昇,盧象昇戰死的時候突圍出去,收
攏殘兵之後接受孫傳庭的指揮。這兩個後來都去打松錦之戰,楊國柱陣亡,王樸逃回關內
被處斬。
另外還有一堆不同邊鎮抽來的將領,比較有名的包含虎大威、猛如虎、白廣恩等等,其他
還有延綏和密雲等鎮的許多軍官。好笑的是朝廷一開始配給孫傳庭的部隊,包含鞏昌固原
部分兵馬和左良玉、劉光祚兩個總兵,結果鞏昌、固原兵留防真定,左良玉從頭到尾都沒
走出河南,只有劉光祚的雜牌軍擠出一千多人有跟著孫傳庭走。
孫傳庭在奏疏中強調應該避免浪戰,主要靠堅壁清野來拖時間等後金軍撤退,另外是靠埋
伏和夜襲去騷擾。上面整理的一連串戰鬥,最主要的戰果就是發生在三月初二明軍大規模
夜襲後金軍,砍了六十一顆人頭。
三月初五在太平寨追擊的時候,明軍戰果是陣斬二十七級,己方「以苦戰陣沒者一百一十
九員,而帶傷者尤眾」。因為後金是殿後部隊邊打邊撤,戰場是山地,合理推測被斬首的
就是全部的陣亡者了,這樣戰死的比例是1 : 4.4。
太平寨之戰,後金軍的殿後部隊且戰且走,明軍則是精銳盡出,再加上戰場是山地不適合
騎馬,雖然是對明軍如此有利的戰鬥,結果是明軍仍付出四倍以上的陣亡人數,也沒什麼
重要的斬獲。既然如此,洪承疇率軍於松錦大戰,傷亡更為懸殊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
崇禎看了孫傳庭的戰報後,直接罵說是在敷衍了事。其實根本就打不了,明軍不想送死的
將帥全部都是這麼樣子;真的去打,就是盧象昇的下場。
先前整理過松錦大戰的前哨戰文獻,可茲參考對照:
#1TKTFtow (Warfare) [心得] 松錦之戰的前哨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