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塔里班的軍事組織演變 2001-18 [10]

作者: jimmy5680 (不太會飛的企鵝)   2021-08-30 06:45:40
2014年的金主態度演變
扎基爾雖然在2014年春季被迫退守大本營,曼蘇爾能夠掌握大權,奎達議會卻沒有一帆風
順,而是有不少憂喜參半的狀況。
經過四年的震盪,巴基斯坦政府在2014年大轉彎,又回歸到支持奎達議會的方針,這代表
奎達議會的資源再一次上漲而能夠穩住陣腳。扎基爾因為被巴基斯坦捨棄,轉為仰賴海灣
和伊朗的資助,但補不上資金缺口而元氣大傷。
由於巴基斯坦的轉向,曾享有巴基斯坦代理人地位的柏夏瓦議會於2014年開始陷入周轉不
靈的赤字危機,此消彼漲的情勢非常顯著,終於導致後續的發展方向。
塔里班的收入極度仰賴海外金援,其比例浮動於七成到八成之間,在阿富汗本土加強稅收
管理只有少量進展,還不如靠毒品種植抽成。
2014年塔里班三大派系財政總收入,該年海外收入創史上高峰
總金額:約九億美金
本土收入:20% (人頭稅8%,毒品8%,民間募捐4%)
外國政府:54% (該年度由高至低:伊朗、巴國、沙阿、中國、卡達)
外國民間:10% (沙阿人士,比例和中國政府差不多)
聖戰組織:16% (蓋達組織和當時仍是盟友的伊斯蘭國)
換句話說,外國政府的態度完全可以決定塔里班的走向。巴基斯坦的大轉彎,就直接造成
柏夏瓦議會的收入在2014年腰斬四成,奎達議會則有三成五的大漲;伊朗開始更積極尋求
代理人,則造成馬什哈德議會收入大漲四成五。
值得一提的是,各派系下轄的地區或集團,財政收入比例也有所不同。曼蘇爾本人的嫡系
兵團就很仰賴毒品收入,佔了該兵團收入的一半。
此外,塔里班內部也逐漸浮現伊朗與巴基斯坦─海灣諸國的對決情勢,很多派系被逼只能
選擇拿一方的資助,成為代理權之爭。
伊朗資助塔里班高層之歷年金額(不計直接給地方單位的)
2006:三千萬(美元)
2007:三千萬
2008:四千萬
2009:四千萬
2010:六千萬
2011:八千萬
2012:一億六千萬
2013:一億九千萬
曼蘇爾的巔峰與掙扎
由於資金缺口被補上,扎基爾落敗被打壓,曼蘇爾掌握了奎達議會的主導權,他還成功得
到仍被巴基斯坦軟禁的巴拉達爾的聲援,以及柏夏瓦議會的示好,聲威大振。
然後,他就宣布了歐瑪的死訊。塔里班神主牌歐瑪其實已經被打死好幾年了,但是一直沒
有被公開證實,曼蘇爾不知道為何選擇在這個時機點公佈消息,引發一場茶壺裡的風暴。
曼蘇爾隨即運用自己在組織內的強大人脈與影響力,操作出自己在塔里班選舉中大勝的結
果,繼承奎達議會領袖的名號。
部分塔里班幹部對於發現曼蘇爾長期濫用歐瑪的名號感到不滿,看到曼蘇爾正式奪權更不
是滋味,反對者包含歐瑪的兒子雅各,以及仍被軟禁的巴拉達爾等,更別提原本就不對盤
的政敵乃至於奎達議會之外的其他系統。
為了彌補巴拉達爾和雅各的公開聲討,曼蘇爾選擇和米蘭沙議會領袖塞拉杜丁──也就是
小哈卡尼──聯手,任命對方為名義上的副手。他也立即著手對高層進行清洗,安插親信
佔據大量要職。
可嘆的是,原本屬於傳統觀念的曼蘇爾在掌握大權之後,竟然政策大翻轉,開始推廣扎基
爾先前開始的組織變革,只不過這次是換上曼蘇爾派的人員當政委。然而奎達議會的傳統
概念仍很強烈,曼蘇爾的中央集權依然只有部分成果。
雅各沒有坐以待斃,他和扎基爾、柏夏瓦議會聯手,試圖攏絡各地的塔里班支持自己抵制
曼蘇爾。小哈卡尼試圖斡旋於雅各和曼蘇爾之間,但是難以取得成果──他個人和雅各比
較交好,但是巴基斯坦要求他支持曼蘇爾。
嚴重的內鬥以及曼蘇爾的名望受損,導致大量塔里班人員出走,其中一部分加入了伊斯蘭
國陣營。
伊朗浮出水面:馬什哈德大進擊
伊朗早期並非塔里班的重要金主,但是隨著時間演變,伊朗革命衛隊開始和塔里班進一步
合作,並於2007年開始設置馬什哈德辦公室,該機關在2012年正式升格為塔里班的一個議
會。這在當時是受到巴基斯坦的同意與支持,馬什哈德辦公室成為塔里班、伊朗、巴基斯
坦、海灣諸國乃至於蓋達組織的多邊協調手段。
然而伊朗在2015年判斷翅膀硬了,因此發動政變,使馬什哈德議會從奎達議會集團分裂出
來,成為獨立的陣營,帶走了奎達議會的八千人馬──一百個地方政府的兩千五百人,八
十五個戰隊的超過兩千五百人,六個駐村百人團共六百人,以及四個影子省長的共計一千
三百人。奎達議會在阿富汗西部的勢力立即下降八成。
剛和巴基斯坦翻臉的奎達議會大將扎基爾也在此時接受伊朗招攬而加入了馬什哈德議會陣
營,並使伊朗的勢力開始深入阿富汗南部。奎達議會仍試圖任命西部各地影子首長,但是
正如柏夏瓦議會的勢力範圍,他們被邊緣化為純行政職。
然而伊朗的進展很快就碰到瓶頸,塔里班主流觀點還是以巴基斯坦為主,伊朗的手段也比
較溫和,不會去暗殺不聽話的塔里班幹部──那是巴基斯坦的慣用手段。扎基爾在僅僅一
年後就因為伊朗跑去接洽曼蘇爾,決定翻臉,其他伊朗代理人也多有選擇停止合作,使伊
朗無法擴大代理。
馬什哈德議會的體制比較接近柏夏瓦議會,有強健的中央組織和政委制度,不過他們除了
必要的財政、軍事和政治部門外,並不干涉奎達議會掌握較多的教育、司法等各方面,是
完全針對打贏戰爭進行運作。
事實上,馬什哈德議會並不收稅或處理民政,還同意把西部各省的稅收全部交給奎達議會
,這是伊朗一手促成的──馬什哈德議會的收入完全受伊朗支配,沒稅收也沒有第二個募
款管道,形同魁儡。
奎達議會的開始裂解
雅各、扎基爾等奎達議會的反對派仍持續糾集同黨,爭取巴基斯坦以外的資金來源以便另
起爐灶。他們在2015年正式成立新的中央,除了海灣諸國外,伊朗是最大的股東,這是為
了要阻止他們和伊斯蘭國靠攏。
雅各的陣營中有著初代四天王之一達杜拉的兒子,小達杜拉。達杜拉派閥此時仍是相當強
勢的兵團,在阿富汗東部稱雄,他加入雅各的議會,使曼蘇爾感到芒刺在背,曼蘇爾因此
決定先發制人,直接把軍隊開過去火拼,殺死了小達杜拉。此舉雖然重創反對派,卻使曼
蘇爾的名聲蒙塵,因為此舉是塔里班史上第一次直接公開幹掉同僚。另一方面,雅各陣營
也曾試圖暗殺曼蘇爾,但是只讓他受了傷。
雅各派雖然在2016年年初一度掌握了奎達議會的一成兵力,但是因為資金拮据、尤其伊朗
開始抽手,不到半年就土崩瓦解,只剩少量殘餘勢力持續掙扎。然而雅各派的活動象徵著
奎達議會開始走向裂解。
柏夏瓦議會的急遽崩潰
由於巴基斯坦抽手,柏夏瓦議會的收入在2014年之後開始驟降,從14年的一億三千萬美金
,隔年掉到八千五百萬。柏夏瓦議會的戰力也因此在2015、16年迅速削弱,活躍兵力兩年
內就腰斬,其戰力從塔里班總和的六成下滑到三成五,奎達議會則從兩成五上升至一半。
柏夏瓦議會雖然組織穩健,內部其實同樣存在派系問題,這在赤字顯現之後愈發明顯,部
分派系提出組織新的特例兵團來吸引中國的資助,引發爭論;黑巾黨人開始收受奎達議會
和巴基斯坦的資助,並提議與奎達議會整併。
此時扎基爾也跳槽到柏夏瓦議會,並在巴基斯坦的支持下試圖奪權,原本的軍事部長巴爾
瑤失勢後仍奮力抵抗,甚至引進曼蘇爾的勢力來抗衡。巴基斯坦充滿機會主義的操作,導
致塔里班派系惡鬥、天下大亂。巴爾瑤是塔里班的民族主義派,比較不受海外金主的控制
,認為就算沒海外金主也可繼續抗戰。
最終,柏夏瓦議會仍無法有效緩解資金赤字,海灣諸國、伊朗和中國的資助沒有多到能填
補缺口,因此在2016年一度關閉高層機關三個月,重新開張時只能宣告歸順奎達議會,成
為附庸與下屬。巴爾瑤派拒絕接受,脫離並在阿富汗北部遊說當地派閥,形成北方議會的
濫觴。
事實證明,只要金主抽手,塔里班就只能坐以待斃,再怎麼穩固的體制都經不起直接抽走
銀根的威脅。
作者: chewie (北極熊)   2021-08-30 21:46:00
推不知道各金主會不會想要開始回收了 不管是實質或是勢力上的意味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