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amoldtwo: 同樓上。補給問題,哪邊重要就都城靠近哪邊。打仗物資 11/05 00:23
: → iamoldtwo: 運送才不會送10石路上吃9石 11/05 00:24
: → iamoldtwo: 唐主戰場在西突厥和大食所以在西安,宋戰河北所以在開 11/05 00:27
: → iamoldtwo: 封。明戰瓦剌所以在北京 11/05 00:28
明朝的物資就是主要從江南運來,
並不會因為國都設在北平,物資產地就變成在北平。
前面有提到黃仁宇的書就有講到
「1420年以後,宦官開始接管了原來由宮女承擔的職責,他們的部門也增加到24個衙門。據
1443年戶部的報告,宦官們要消耗掉120000石白熟米,如果這一數字的確是一年的消耗量
,可以據此推測宮內人員數量有30000人。嘉靖朝曾經努力削減宮廷人員的數量,
但到16世紀中期他們的數量還接近10000人。據一位現代學者的估計,到明朝結束
時,供職的宦官有70000人
宮廷供給的增長也是如此。王朝之初,南直隸常州府歲進宮廷茶葉100斤。到1431年,數
量增至290000斤,約為200噸。用來做蠟燭的黃蠟在15世紀晚期也增長得相當快。
1430年歲計30000斤,而到了1488年就達到了85000斤,1503年則超過了200000斤」
還有因為國都遷到北平,
造成賦稅也要運到北平,中途搬運造成的消耗
「與可擴大的財政單位相關聯的是加耗的征收。最受影響的是「漕糧」——大約400萬石米
,其作為五個行省以及南直隸田賦的一部分,由運軍通過大運河運到京師。這種做
法是在洪武與永樂時期確立的,人們要將稅糧運到任何一個政府指定的倉庫,解運費用也
要由自己承擔。由運軍進行長運之後,運費還是要由納糧地方或者這一地區專門的納稅戶
負責,即使到15世紀也是如此。這些加耗不被記入他們的正額之中,而是作為一種額外的
義務。如果這些加耗很少,倒不會成為一個問題,然而這些費用常常數額很大。例如漕糧
解運最遠的湖廣行省,其加耗就已占基本稅額的80%」
照上面的分析,
反而是因為國都在北平,北方多了政府機關還有皇宮的需求。
這些需求如果放在南方,才是可以避免你所說的路上吃掉。
說實在我看不出來遷都到北平到底有哪裡省到了。
如果說,要對北方採取進攻,
那首都設在北平或許還有一點道理,因為皇帝下指示的距離比較短,
塘報到首都的距離也比較短(儘管這樣遙控指揮到底好不好也有爭議)
但是明朝在永樂之後明明對北方轉成收縮防禦了。
所以天子守國門,至少這個「守」字是完全不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