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2024-01-20 09:21:02畢懋康在崇禎八年所撰《軍器圖說》里說除了“神飛炮”外,其他火炮在“飽藥二三發”
後便“入藥輒至自焚”,甚至認為即便水冷後也是“筒眼俱濕,線藥難裝”:
「他炮俱於本腹飽藥二三發,後入藥輒至自焚,即用水澆灌,而筒眼俱濕,線藥難裝。」
《遼廣實錄》:「則從城上望奴騎先從西南數十里遠山上,如雪濤湧天滾滾下,我三將軍
所部大兵,皆遠數里,作遊騎,遙望不前,三將軍獨麾其親丁,布三營山下,逆之。初望
虜發炮,炮發,虜輒伏轒U,勢若卻狀,我炮三四發後遂無力,不能遠,」
戴笠、吳殳《懷陵流寇始終錄》卷一稱:「乙醜(十一月十四),山西總兵官王國樑擊河
曲賊,紅夷銃炸,兵亂,賊乘之,遂大潰。參將李春坊先逃。」
毛霦《平叛記》:「又據楊御蕃塘報,內稱初一日卯時,賊拔營齊來,用紅夷大炮五位,
大將軍三百余位,攻圍鎮營,二日夜時無暇刻。本鎮親督兵丁,與賊對射,用炮打死賊兵
數百,賊眾攻圍愈急,二日夜官兵俱無食,用大炮三十余位,灹(通炸)破二十四位,火
藥鉛子俱無。」
這是明朝火砲品質的水平。
參考資料與出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77890/answer/3368819717?utm_psn=173196899522428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