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為大明改進槍砲的倭寇 辛五郎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24-06-10 20:03:37
一個日本人被中國軍隊俘虜,為了保住性命,他獻上了一種厲害武器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DF5AH4305372QBW.html
娛華華
根據一般文獻記載,中國是較早將火藥用於軍事的,也較早發明了管狀火器,譬如什麼突
火槍之類。 不過,真正意義的近代火槍還是歐洲人發明的。 歐洲人的早期火槍是發明於
14世紀的火繩槍,因其採用火繩點火的槍機而得名。
16世紀,隨著地理大發現和新航路的開闢,火繩槍被歐洲人帶入遠東。 在中國和北韓的
古代史書中,歐洲火繩槍被稱為「鳥鈳」或「鳥嘴鐙」。 至於為何叫“鳥鈳”,有兩個
解釋:第一種說是因為這種槍的槍柄彎曲向下,形似鳥嘴;第二種說法說是因為這種槍能
擊落飛鳥,故因之命名。
日本火繩槍
亞洲國家中,日本是最早接觸火繩槍的。 日本後奈良天皇天文學十一年,中國的明朝嘉
靖二十一年,西元1542年,一艘葡萄牙商船在日本最南部的種子島登陸,帶去了歐洲的火
繩槍。 日本人很善於學習,第二年就彷製成功。
當時的歐洲人是以東南亞為據點去的日本,在日本人的視野裡,這些白人是來自於南方,
所以這種火繩槍也被日本人稱為「南蠻鈰筒」。 同時,日本人也受到中國古代兵書的影
響,將這種新式火器寫為“鐵炮”,這種“鐵炮”的性能又比最初葡萄牙帶來的火繩槍要
好一些。
日本的火繩槍源自葡萄牙,在當時歐洲的標準看來,這屬於輕型火繩槍。 根據歐洲的劃
分標準,長1-1.4m,口徑9-12mm的火繩槍被稱為輕型火繩槍;長1. 6-2m,口徑13-25mm的
火繩槍稱為大型火繩槍。
火繩槍
到了16世紀70年代以後,火繩槍在日本全境擴散,又出現了短款的0.4-0.6m的,以及長款
的1.8m以上的不同種類火繩槍,有的適合馬上使用,有的適合遠距離狙殺。 火繩槍在歐
洲引起了軍事革命,進而導致摧毀騎士階級的社會革命。 在日本,火繩槍則成為織田信
長這樣戰國英雄手中的利器,它能克制強大的騎兵。 後來,豐臣秀吉入侵朝鮮之時,15
萬多的日本軍隊中,裝備「鐵砲」的大概至少有15,000人。
中國人取得火繩槍技術最早是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 這一年,明朝大臣朱紈率軍
攻破在浙江附近的雙嶼港。 這裡是當時中西海盜和走私商人的天堂,甚至是亞洲最大的
自由港,葡萄牙也在這裡設立了市政機構和教堂。 雙嶼港被明軍攻克以後,繼而被焚燒
,明軍還從葡萄牙俘虜那裡學到了他們火繩槍的製作技術,繼而自行製造,名之曰「鳥鈰
」。
明軍鳥鈳
當時,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正被倭寇侵擾所困。 雖然在倭寇中,中國海盜走私商佔多數,
但也不乏真倭寇,他們往往攜帶日本先進火器——“鐵炮”,也就是改良版的火繩槍。
日本「鐵砲」比明軍手中部分裝備的葡萄牙火繩槍好一些。
明軍在與倭寇交戰中,得到了日本鐵砲的製作方法。 根據《全浙兵制》記載,嘉靖三十
五年「總督胡侍郎宗憲搗沈家莊賊巢,平之,徐海就戮。提督阮都禦史剿徐海餘黨,悉平
之。土官汪相、向鑾死之。
火繩槍
辛五郎是倭寇集團中的“真倭”,籍貫大隅。 大隅、薩摩均屬島津家,種子島隸大隅,
是最早掌握「鐵砲」技術的地區。 辛五郎對「鐵砲」制法應較為熟悉。 辛五郎在海盜集
團中,是為巨梟徐海服務的,於嘉靖三十五年入犯江浙地。
後來,在胡宗憲的圍剿下,徐海被殺,辛五郎被俘,後來被送往京師,參加禮部搞得獻俘
之禮。 出於保命動機,辛五郎向明朝政府獻上了製造日本「鐵炮」的技術。 嘉靖三十七
年,明朝兵仗局就製造了新式鳥銃10,000餘枝。
新式鳥鈳首先在對付倭寇的浙江軍隊中使用。 相對於傳統火器,這種來自日本的新式鳥
鈳有照門、照星這些精準射擊的裝備,平日演練也有「兩點一線」或「三點一線」的瞄準
訓練,「以目對桌,以桌對所欲擊之人,三相直而後發,擬人耳鼻,無不著者」。 能精
準射擊,也是鳥鈳與明軍傳統火器如快槍最大區別所在。
戚繼光
當時的明朝軍隊,戰鬥力比較強的是戚繼光的浙江南軍和北方防禦蒙古、女真的邊軍。
浙江南軍是在抗倭戰爭中成長的,注重在步兵陣列中配合使用長短兵器,以鳥鈳作為主要
火器。 北方邊軍長期與蒙古、女真作戰,熱衷搗巢抄掠,擅長騎戰,以弓箭、短刀為主
要裝備,輔以快槍、三眼鐃等火器。
相較精良的南方鳥鈳,北軍使用的三眼火鐃和快搶之類,準確度很差。 以快搶為例,分
為槍身、木柄兩部分,槍身為圓筒形,以銅、鐵鑄成,長約0.6m,開有數口,實以鉛彈、
藥線。 槍身末端留有開口,插以木柄。 對敵時,槍手一手執柄,一手點火,鉛彈連貫射
出,形成連續火力,殺傷飛馳的敵騎。
快搶的設計看似巧妙,其實毫無操作性,一邊點火,一邊打,根本沒有命中率,「北方禦
敵,唯有快槍一種,人執一件,但成造本拙,工尤粗惡。畢又當兵器。
輕型火繩槍
整體來看,北軍的火器水準遠不如南軍,所以戰鬥力也不行。 嘉靖時期,韃靼屢屢入寇
,甚至嘉靖二十九年,還發生了襲擾京師的事情,釀成「庚戌之變」。 所以,朝廷就把
新製造的鳥鈹解送薊鎮等北方要塞,希望能以利器抵擋蒙古騎兵。
北方邊軍長期使用的是快槍和三眼鈳,對於操作相對複雜的鳥鈹非常陌生,甚至不願意使
用。 的確,鳥鈰的射速較為緩慢,確實難以抗衡騎兵衝擊。 鳥鈳在南軍的使用,也是需
要配合其他兵器和兵種的,是整體武器體系的組成部分。 鳥鈳作為步兵使用的精準射擊
火器,需要經常訓練和體系支持,否則「一放之後,虜騎如風而至,又不便執此為拒敵之
具」。
沒有準確度的三眼錸
北軍不願學鳥鈳,導致許多鳥鈳閒置在庫房,「揑壞不堪」。 隆慶朝,譚綸和戚繼光北
上薊鎮,企圖以南軍模式改革北軍武器體系,建立以步騎夾輔車營,以鳥鈳與佛郎機鈰為
核心火器的全新軍隊。
戚繼光還從浙江軍營調了3000多名鳥鈰手北上,“以為衝鋒破敵之用”,並教習薊鎮官軍
。 鳥鈰的射擊姿勢有點像現代的步槍射擊,需要一手托槍身,一手持槍尾,槍托緊貼臉
頰。 但是,薊鎮鳥鈳手大都不願學,即便是在戚繼光高壓軍法之下,依然沒有什麼效果
,邊軍打靶「鳥鈳命中,十倍快槍,五倍弓矢,猶自不服」。
明朝的北方軍鎮,長期下去一直在使用快槍、三眼鐙等落後火器,這或許就是慣性的可怕
吧! 所以說,明亡之時,明朝的火器水平真的不怎麼樣!
作者: Oswyn (Oswyn)   2024-06-10 22:58:00
其實火繩槍怎麼傳到日本有多種假說,&1543是天文12年沒"學"上述的說法是江戸時代編纂,搭乘中國船商船的南蠻人賣了2挺也有除種子島,就有其他更早的傳播路徑說法
作者: NKN (99%是眼鏡與吐槽)   2024-06-11 07:35:00
日本的文獻研究認為幫葡萄牙賣火繩槍到日本的就是大倭寇王直中日聯手的倭寇是最早接觸火繩槍的東北亞人這點可信度極高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4-06-11 10:09:00
錸,鈳,鐙?
作者: vwpassat   2024-06-11 14:47:00
都是 銃 字,殘體字 轉 正體字,沒校正的後果!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24-06-11 21:57:00
胡宗憲就是胡錦濤的祖先這裡說大明用的火槍很晚 那神機營那些是什麼槍
作者: kingstongyu ( ?????)   2024-06-11 22:12:00
槍的演進由前膛到後膛,連火藥成分也和明清的成分不同打趴中國的拴式步槍到二戰還在使用,直到M1加蘭德在二戰出場時步槍才開始進入半自動步槍更正:M1非最早半自動步槍
作者: gm79227922 (mr.r)   2024-06-12 07:10:00
不是都三眼銃嗎 打完就當鈍器用
作者: qppq (爽到睡不著)   2024-06-12 12:42:00
如果是辛五郎的話 他一定會這麼做!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4-06-13 10:48:00
做 辛拉麵?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24-06-13 19:38:00
辛者庫
作者: a435007 (陣雨)   2024-06-14 11:59:00
主要還是中高階武官的抵制小兵才敢躺平 有時是政治問題
作者: hazel0093 (heart-work.info)   2024-06-15 11:48:00
辛這個姓好像韓國人
作者: overno (狗不理)   2024-06-15 11:53:00
可能邊軍薪水低,平時邊軍小兵還要放羊打工賺錢,導致沒時間訓練使用鳥銃,用三眼銃這種可以平時去婚禮打工放放炮,農忙收穫時可以敲打穀物的半農具武器,比較受邊軍半農民打工兵的青睞邊軍基層軍官也沒錢,平時搞不好還要當眾兄弟的工頭去到處包工作賺錢養大家,自然比較偏好這種能當生財工具的三眼銃
作者: jkl852 (444)   2024-06-15 18:25:00
明朝也被越南教育過火槍
作者: peterlee97 (瑋美絕倫迷)   2024-06-16 23:11:00
辛棄疾也是姓辛啊 他不是韓國人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