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實上的壬辰戰爭始於1592年,為豐臣秀吉"借道朝鮮",進而入唐軍事行動之始
不過根據佛洛伊斯日本史來看,這個方案自信長時代就有此念頭
由後來秀吉的多數政策大致沿襲自信長來看,入唐之舉很可能也是受了主君的影響所致
當然,自山崎合戰到小田原征討戰秀吉花了八年的時間整合日本,假使沒有本能寺之變
這個方案也許會提前數年實行
1582年武田征伐後,很明顯的信長對於東國已經失去興趣,設置瀧川一益為上野國主
得到北条名義上的臣服後,越後上杉家基本上是命在旦夕,甚至調動米澤的伊達輝宗
伺機攻擊,在多方包圍下,信長也沒有必要坐鎮對上杉的討滅戰
(個人認為森長可也許就繼任越後國主)
因此他很快的前往中國,以九州的大友島津攻擊毛利後方,然後命神戶信孝丹羽長秀
攻討四國,等於將毛利團團包圍,從這幾點看來信長並沒有要留毛利活口的意思
如果以此趨勢來看,大友島津與信長交惡前若討伐毛利有功,領土應該大致可以安堵
而重臣明智光秀則轉封於出雲石見,羽柴秀吉可能會更往西移,九州也許還會有一兩次
戰爭,或來個九州仕置,以作為織田直轄領或直臣領,這段期間也許信長會在大坂築城
再更動一次根據地(必要性端看對毛利和長宗我部戰況而定)
那麼問題就在於多久能夠解決毛利了,這期間可能運用更多謀略策動毛利方國人倒戈
然後順便隔空處理奧羽,長宗我部大概是宇喜多水準,給三七半年不知能不能平定
毛利如果要避免被蠶食吞滅的危險,在外交上姿態可能要更低,如果僅保留安藝或許
是最低的姿態,或是賭命打一場決戰,對於織田方來說這可能更乾脆,大概兩年內就可以
分勝負,外交降伏若信長願意的話一年左右也有可能達成
如此來看在1585年左右,信長大概就可以著手入唐事宜了,只要他不是很執著於中央集權
取得類似豐臣政權一樣一個鬆散的政治結構即可
關鍵在於,傳說中李舜臣建造的龜甲船大概也是1591年左右開始生產(雖然原本就有構型,
但是由他所重振)
但在1585年朝鮮是否能在海洋上有足夠的準備是一項問題,龜甲船畢竟在水軍比例上
也不高,我想是李舜臣的戰略與戰術素養較高才是重點
只是說,傳統觀點來看,戰略上日本輕視朝鮮的敵意,且過於躁進,輕忽補給線的問題
在織田信長的指揮下是否會重演?我想這就要看信長本人的精神狀態而定
如果在海洋上日本遇到的阻力比較小,自然補給上的問題會變小,但是信長如果急於
在軍略上有成效,可能也會犯下拉長補給線的錯誤,畢竟他不見得是早年那個有耐心
攻略美濃的人了,畢竟人間五十年,信長的壽命能否再撐十年也難說
個人的看法是,如果要打有限戰爭,日本在1585年著手入侵的話,有可能在朝鮮獲得部分
長期領地,只是維持多久要看明帝國的態度而定,但如果目標是北京,在當時幾乎是
無限戰爭,就算一度過鴨綠江,反而會激發明國的防衛方針轉變
最後可能還是會像豐太閤一般無疾而終,並導致織田政權的崩壞,當然明朝也會國庫大損
就是了
如果把精神放在學習西方技術,跟上大航海時代的腳步,那日本史或許才會有根本性的改
寫,但只怕那時的日本思維與想像力上還是辦不到的,當然九州大友之類的基督教大名
或許有這種想法,但還是要看當權者的意向了,關於這點,我們也無法知道信長怎麼想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