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則)
談企業變革!微軟開發平台副總:和敵人握手、用大數據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319/480799.htm
微軟公司推出 Windows 10 作業系統的兩大重點,一是跨平台應用,一是免費升級,從中
也可看出微軟公司內部文化的變革。對此,微軟開發平台事業部全球資深副總潘正磊(
Julia Liuson)抵台接受台灣媒體訪問的過程當中,從挑戰者心態、永不停息地學習與積
極的關注客戶需求等三個方向來說明現在微軟公司內部的調整跟改革。
北京大學畢業、1992 年加入微軟,現任微軟開發平台事業部全球資深副總潘正磊表示,
美國 GM 是賣車的,當年的趨勢是外包生產。但是 GM 公司三年前發現需要軟件研發能力
,開始投入千人能力,投入軟體研發。正是說明著未來每個公司要有軟件研發能力,才有
辦法經營事業,這也是微軟至今為止不變的任務。
談到微軟現在的任務,潘正磊表示,微軟公司除了移動優先、雲端優先外,「幫助所有人
(Every Developer)去達成更多事情(Every App)、實現更多可能」,是微軟公司在這
樣大的轉型背後,所展現的大型更動。
關於現今微軟公司的變革,潘正磊特別提到,現在的微軟公司走向開放、擁抱開放的企業
文化,因為開放是移動互聯網企業的一個很重要的特徵,從傳統交付速度的提升,用更快
的方式更新軟體開發進程,當然,這也引爆全球關注。
潘正磊從挑戰者心態、永不停息地學習與積極的關注客戶需求等三個方向,進一步說明現
在微軟公司內部的調整跟改革。在企業文化方面,劉念臻認為如果沒有好的企業文化支撐
,任何事情都無法完成。微軟公司站在挑戰者的心態,跟所有企業合作夥伴溝通。
*過去的敵人,現在可以握手:
針對挑戰者心態,潘正磊表示,微軟公司本著挑戰者心態,非常願意去做更多決策與嘗試
,怎樣用新的商業模式,迎向更多挑戰,以前覺得不可思議的合作夥伴,現在在各種場合
都看得見同台一起發佈同一件事情。以平台合作的角度,潘正磊不諱言地說:「如果是以
前,Google 贊成的,一定是微軟反對的,但是現在,不管 Google 還是 Apple,全部都
把他們當作技術合作夥伴的關係,用對等的姿態,爭取互利的狀態,贏得新的用戶,實現
理想與目標」。
*更積極地跟隨、永不停息地學習:
針對永不停息地學習方面,潘正磊從企業文化的角度做說明,像是微軟事業部重新裝修辦
公室這件事,公司便讓員工去矽谷的 Facebook、Google 等公司觀摩,在兩年前重新裝修
辦公室之後,不管是經理還是開發人員全部都在同一個辦公空間當中,以自主的方式進行
團隊重組,讓整個企業文化更開放、更敏捷,原本的開發模式,也做了極大的調整。
*拋棄以往覺得很重要的事情,用大數據重視用戶回饋:
關於微軟企業的轉型,潘正磊從內部人員比例與團隊要求做更進一步的說明。潘正磊表示
,微軟以前開發跟測試人員是一比一的比例,那是因為以往推出一套軟體版本,都是三年
推出一次,每次推出就像大型的百科全書,那是90年代的開發形式。以現在這個什麼都講
求快速、服務的時代,就要透過不同的生產模式、消費者思維跟不同的合作夥伴,共同去
達成同一個目標。
在以前,微軟賣出一套媒體,等於就是買斷,剩下的就是售後服務。但是現在,微軟比起
銷售,更關注用戶回饋。她認為現在不是產品功能的問題,而是更全方位的提供服務,像
是以往只專注開發轉體的開發人員,現在對於開發平台跟技術,開發人員都會在論壇特別
關注,這就是現在變革的一個過程。
潘正磊受訪時更進一步提到微軟著重用戶的回饋,她說:「以前微軟三年推出一次的盒裝
軟體,開發人員只要完成之後,接下來就是銷售團隊的問題,微軟也以『做了多少功能』
作為考核的標準,當時作為開發人員最大的夢想,就是包裝盒上有自己開發的工具,至於
客戶滿意度為何、是否受歡迎,並不是開發標準。然而現在是用戶滿意度跟反饋為主,以
用戶需求為出發,讓開發人員知道,自己開發的功能,是真正用戶需要的,這不僅是內部
考核的轉變,更依賴用戶使用數據來說話,這是服務層面的一種轉變」。
=========================================================================
微軟總部.NET開發團隊負責人潘正磊:所有企業未來都將是軟體公司,有開發能力才能實
現營運目標
http://www.ithome.com.tw/news/94645
微軟全球開發平臺事業部 (Developer Division)資深副總裁潘正磊今日來臺說明,微軟
新任執行長Satya Nadella上任後的戰略轉型。 她是微軟核心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和
.NET平臺開發團隊的領導人,率領過由四千多人組成的Visual Studio開發團隊。累計到
2014年時,Visual Studio開發專案完成了超過190萬項任務,開發出的程式檔案數超過3
千6百萬個,累計超過15.3TB。
潘正磊表示,所有傳統企業都受到互聯網企業的挑戰。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是所有企業
的挑戰。例如美國奇異公司內部IT向來都是委外,直到3年前,奇異發現得自己具備開發
能力,所以,大幅重組了上千人規模的資訊團隊。「每一個公司未來都將是軟體公司,有
軟體開發能力,才有能力實現業務目標。」她說。
她也和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近身共事,她說,Satya Nadella上任後寄給微軟員工的
信上,有一句話引起所有人的共鳴,Satya Nadella信上說:「我們這一行是不承認傳統
,只承認創新。」,也因此,潘正磊解釋,微軟才會大力擁抱開源,因為希望能獲得更多
開發人的認同。
潘正磊舉了一些微軟過去不可能而現在開始出現的轉變例子,如Azure平臺上已有有超過2
成Workload執行非微軟的作業系統,或像Satya Nadella能和過去視為敵手的Salesforce
執行長一起接受媒體採訪,甚至不久前,Google力推的JavaScript開發框架AngularJS推
出的2.0版,決定採用微軟打造的TypeScript編譯器,因此,微軟也和Google一起進行產
品戰略的發布。「這在過去都是不可能的事。」潘正磊說。
潘正磊於1992年加入微軟,從一位工程師做起,歷練過多項微軟全球性技術和管理職務,
3年前也兼任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伺服器與開發平臺事業部(中國)總經理,同時管理美國
與中國兩地的微軟研發團隊。現為微軟開發平臺事業部全球資深副總裁,負責Visual
Studio和.NET平臺開發團隊,就連C#之父Anders Hejlsberg都是她的部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