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是很傳統的客家大家庭,十幾個人住在一起。
規矩很多,吃飯的規矩尤其多,
但我覺得這和族群沒有絕對關係就是了。
不過隨著小孩都長大,這些紀律也放寬了。
來列舉家裡吃飯的規矩,有些和原文及推文有重複:
1.吃飯時不准講話,連大人都只講必要性的一兩句。
會聊天的吃飯場合只有過年或是長輩生日之類的慶祝日。
但就算這樣,是小孩子的話絕對不可以聊天
(也不能加入大人的聊天,會被罵插嘴,有大人問話才開口回答)。
2.不可以坐著夾比較遠的菜,就算坐著就能夾到,也要站起來伸手夾,
如果是橫跨整個桌面那麼遠的,要離開位子走到那道菜旁邊夾,
然後那菜旁邊的人會稍微側身讓一讓。
如果長輩看你麻煩,出手幫你,夾給你的時候,
要雙手捧碗說謝謝。
3.不可以在菜盤裡挑東西,夾菜就是一筷子夾起來。
舀湯也是一樣,不可以只撈自己喜歡的料,
一舀就是直接舀起來。
例如一盤番茄炒蛋,不可以只夾番茄或是只夾蛋。
夾到不喜歡的菜就是要吃,禁止拜託別人幫吃或是偷偷倒掉,
更絕對禁止放回菜盤(每個第一次犯此錯的小孩都會被拖下餐桌打)
4.夾菜不可以[跨越]別人的手,尤其是長輩的手
也不可以從別人的手下面鑽過去夾。
這情況是指,如果你和長輩同時伸手夾菜,
看菜的位置,你發現你們的手一定會在空中相撞的話,
你要把手縮回,等長輩夾完菜你才夾,
不要鑽長輩手臂的上面或下面去夾菜。
5.一定要單手捧碗吃,不能把碗放桌上,用頭去靠近碗吃飯,
要用手把碗拿近。
也就是你的姿勢不可能是趴著或很靠近桌面,
這樣一定是抬著頭吃。
6.任何一邊的手肘都不可以放在桌面上。
其實有記得用5的姿勢吃飯的話,手肘也不會放到桌上。
7.拿筷子的手勢
長輩有要求用正確手勢拿筷,
也就是教學筷子教的那種拿法。
但這一點比較寬鬆,沒有照那樣拿,只會被唸一唸。
其實用正確手勢拿筷的好處真的很多,
用其他方式持筷,都有不同的缺點。
我拿筷子就是錯的姿勢,所以我碰到圓形的東西比較難夾(像是銀杏)
我妹拿另一種錯誤姿勢,她的姿勢造成夾菜時很不好看,
然後手腕要轉半圈才能把菜夾起來,而且會漏菜。
我也看過持筷時,食指會指著對面的人的姿勢。
8.禁止發出大聲的餐具打架的聲音
像是筷子敲碗、湯匙敲碗、敲盤子之類的
連扒飯都最好不要有,湯匙喝湯也是。
如果你扒飯連續發出那種鏗鏗的聲音,會被罵。
我們家吃飯真的很安靜...
特別是小孩子們通通戰戰兢兢。
9.全家坐在桌上吃,不准吃飯配電視
這隨著奶奶身體變差、較大的孩子晚上要補習...等等
漸漸廢除了。
現在是裝好菜後各自待在喜歡的地方吃。
10.吃光,碗裡不准剩下一點點可以吃的東西
像是飯粒、菜葉、湯(非菜餚的湯)
11.如果有飯菜掉落在桌上,要撿起來吃掉不准浪費
不過這一點在我比較大的時候消失了,
因為長輩衛生觀念比較好了。
對了!萬一飯菜是掉落在地上,那就會被打巴掌。
12.小孩要先去叫爺爺奶奶吃飯才可以上桌吃飯
13.爺爺奶奶還沒吃飽,小孩不可以先離席
小孩離席的時候如果餐桌上還有叔嬸爸媽之類的長輩,
要說聲我吃飽了。
但這一項在第九點消失後,也跟著消失了
14.不准發出咀嚼聲,吃飯時嘴巴閉上(同時也等於不能講話)
也就是很多人痛恨的那種嘖嘖咂咂聲,
那聲音我也很不喜歡,聽到會超煩躁而且感覺有點噁心。
15.夾菜時,碗要跟著伸過去,靠在你夾的那盤菜的盤子邊,
夾了菜就可以馬上放入碗內。
如果你沒有把碗拿近要夾的菜盤那邊,
只有伸筷子去把菜夾回碗裡,
有可能在你夾的過程中,菜湯一直滴到其他菜裡或是桌上,
如果你一個不慎把菜掉了,也是掉在其他菜裡或桌上,
這樣也是馬上被打。
16.盯著自己的碗或是桌前,不准東張西望,
更不准盯著別人吃東西
大概就這些飯桌規矩。
家裡是非常傳統的打罵教育,
上面那些點只要有違反,
常常是大罵一聲然後馬上一巴掌過來或是打手臂/大腿
情節嚴重的就是拖下餐桌用竹子打,
然後其他小孩就皮繃更緊,吃飯配同伴的哭聲。
打完了你還是要回來把飯吃完,一點抽抽噎噎聲都不准發。
其實長大後發現長輩們嚴格還是有好處,
我吃飯不會有那種咀嚼聲,
桌上幾乎沒有我掉的飯或菜渣,也不太有我灑出的湯汁,
吃相不差,一起吃過飯的人常說我吃東西很秀氣。
吃完的容器裡不會剩飯粒,
連便當用的竹飯盒都會盡量把白飯刮下吃掉。
但我認為教孩子不用動輒打罵就是了...
小時候真的常常過得很緊張、戰戰兢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