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恕刪。
講到仇女,我想推薦「厭女現象」這本書,作者是David D. Gilmore。
仇視女性這個現象其實範圍很廣。
攻擊、控制、懲罰、歸罪、歧視等舉動且針對女性的都算得上是厭女情結的表現。
大致上來說,厭女情結是文化性的一種氛圍,
譬如女性經期不要拿香、宮廟不可進、不可以當主祭等。
(另外推薦紀錄片:女主祭,探討文化中的性別歧視)
更常見的,就是我們常常在談的性別歧視。
「做為一個女生你怎麼可以都不打扮?」
「這麼強勢誰會喜歡你這種女生!」
「欸欸,女生生氣就不可愛囉!」
「啊女生不都是看上男生的錢嗎?」
「(看到漂亮的女生)欸欸,求價碼!」
「(看到穿著清涼的女生)欸,能跟你上床嗎?」
「死娘砲,還不快去撿肥皂!」
以上,常見於PTT的赤裸裸的性別歧視,我想沒甚麼好舉證的。
(想要舉證左轉去男板、西斯板或八卦板,多的是這種內容。)
而這些都是說話者無法闡述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但卻言之鑿鑿的認為:對,就是我看見的這樣。
而且,不僅僅是男性,
女性也會對女性產生厭女情結。
因為厭女情結是文化上的共業,不因個人性別差異而消失。
表現在外可能是不一樣的語言,
但內容都是針對女性及其性別氣質的約束和強制。
仇女在個人身上可能是一種情緒的舒解。
但從社會文化的層面上而言,則是一種針對性別氣質的獵殺行動。
我認為去探究誰發了仇女文、你家的好男人是否仇女,不重要。
仇女是一種社會現象,他不會因為你家的老公是好好先生就消失,
也不會因為隔壁人家的老王彬彬有禮就消失。
而是應該(我認為)在每一個聽見或說出的字句裡面,
都斟酌你自己為何會這樣闡述你所知道的性別,
從而去思考,甚至能積極地去阻止別人針對性別差異而貶抑別人。
如此,我認為仇女現象才真的有消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