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bansai (皮耶魯)
2014-09-24 22:57:00其實這些報導、討論恐怖情人的事件,
大都淪為謾罵、批判。
受害者與被害者通通都拉入一起罵,
哪個爛、哪個好各有自己的支持者。
這些都無法根治問題,只會在學歷、人品大作文章,
以彰顯自己優越感。
每個人都有失控的時候,這些失控都是由於從小到大
受到各或親友、社會、環境等價值觀所影響。
比如說不可以做那個做這個、要好好讀書找個工作當個好人、
學生時就被家人壓著他們所期待的那樣,
你可能一天到晚在學校或補習或學才藝,
親友只想看成績如何,不管你的人格品性,
反正把教育推給學校。而學校也只是配合家長、招生業績升學的要求,
剛剛好而已,再把壓力壓在學生上。
當學生考試、上哪間、分數如何、在別的親友面前多麼風光,
這時父母就可以拿來大作文章,以彰顯自己「教導有方」,
例如我的小孩很乖怎會幹這種事?
在校成績又好、很有長輩緣,怎會幹這種事呢?
殊不知這些壓抑造成許多學生的心理負擔,
在未來更衍生出某些暴力、血腥、殘酷、變態的手段。
然後再把犯罪問題推給這個加害者。
當加害者遇到不如意的事,那麼藏在潛意識裡的陰影,
就會發洩在某人事物身上,有可能是情人、有可能是部屬、
有可能是動物、有可能是親友等。
從以前到現在,年輕學子積了多少怨恨?
鄭杰、張先生只是個社會的縮影,還有多少個沒暴發我們不知道。
其他鄰近的國家,中國、韓國、日本,這些父母親友把希望
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繼續的壓榨再壓榨,
我很擔心這些年輕學子幾年後會暴出什麼樣的恐怖手段不得而知,
只知道非常恐怖。
臺灣這麼小人口少的地方就可以搞出這種恐怖事件,
那麼其他大國就很難想像了...
別以為其他國是他國的事,哪天這些有陰影的觀光客來臺灣,
遇上你,因某事勾起他潛意識的仇恨發洩在你身上也是有可能。
只是一昧的批判加害者、受害者,到底該判死刑、
抓起來關多久、人渣之類的,那只是把自己心中過去的某種仇恨陰影
發洩在這些新聞人事物事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