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oblempress (講話口氣很重要:))》之銘言:
: 還記得我小時候滿喜歡看書的
: 國中時很愛看勵志的書
: 但不曉得為什麼高中大學漸漸覺得勵志的書千篇一律 陳腔濫調
: 就漸漸少看了
: 然後開始會看一些新時代的書
: 不過覺得一開始接觸覺得很美好
: 但後來發現只是把自己放在光與愛的溫室環境
: 遇到創傷根本就是軟弱不堪一擊
: 然後就會覺得市面上有很多改變個性的書
: 不過漸漸覺得看書真的有辦法改變個性嗎?
: 因為個性是這麼難改又潛移默化渾然天成的東西
: 搞不好小時候到了50歲的某項個性都沒改變
: 但小時候人家會說 還小 沒關係 ; 但長大就沒辦法被原諒了
: 不過個性真的是很難改的東西呀~呵呵 大家覺得真的有辦法靠看書改變嗎?
: 有時我都覺得宗教信仰要改變一個人都很不容易了呢~
: 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謝謝!
男性,
雜文。
清末曾國藩是個奇葩,
滿清有嚴重種族歧視,因此一個漢人能當到總督,必定有其厲害之處。
他生平有一著作──《冰鑑》。
大意主要告訴讀者他是如何看人,憑藉著他的實績以及閱人無數的經驗。
並告訴大家,要改變一個人的「氣質」的根本,就是讀書。
對我而言,人類天生便被賦予強大的學習能力。
從初生嬰兒的模仿,到長大成人的綜合經驗所得之成,
而所有書本記錄了前人畢生之心得,對於懵懂的孩童來說是非常好的教育工具。
然而,盡信書不如無書。
難道看張先生的《愛情診療室》,就會變成愛情大師,還可以拍電影《臺北晚九朝五》嗎
?
不,不能。
你還會被當智障,只因為你買了那本書便被羞辱。
同時,書本有適合的閱讀心智年齡,
所謂「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年輕人看《紅樓夢》的體悟不足之類的。
也因此丸把刃的書在社會人士的評價,是偏低,書迷則大多是青少年。
藉由讀書改變自身,實際上主要也是關係自己的心智程度而已。
我們到了一個年齡後,會逐漸將自己吸收的所有資訊涵化,去蕪存菁,這是本能。
而當然的,要留什麼、丟什麼,自然是自己做主。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通常成熟或幼稚的人,隨著年齡增長,只會逐漸朝著各自的極端發展
。
雖然遺憾,也許現實,但仿佛人生在年輕時就決定了。
令人稱羨的同學,有天終於難以望其項背;班上的邊緣人物四天王之首,某天聽說他窮困
潦倒仍未結婚……
女孩,
你問讀書就能改變一個人的個性嗎?
我會回答「不會」。
一個人要成年不容易,花費二十年歲月以及無數資源,
同樣的,一人個性的養成也非常難能可貴。
除非作姦犯科,否則關係人性的一切我們都不應該去苛責,
因此我肯定對於個人、社會、旁人,那些有用或者是無用的性格。
那些性格不但不會輕易被書本影響,
更貼切的說是本人會選擇特定的書籍,加強他們的性格。
也因此會出現些《懶人其實更聰明》、《居家風水一把罩》、《有錢人跟你想得不一樣》
之類的書。
這些工具書不一定會對人類社會有所貢獻,或者帶給讀者任何收穫,但卻令人感到心安。
進而,強化了自己性格,或者提升了慾望。從中有人也因此獲益。
說得太多了,姑妄言之姑聽之,我隨便說說大家隨便聽聽罷了。
最後,
我們都只是凡人。
好好體會自己活著的事實,感受每次吐納間,自己的心跳如此的鮮明。
坦然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只要提醒自己要把握,每次意識到自己不足的瞬間,可以改善自己的那個機會。
如此一來,儘管我們不是完人,
也問心無愧、心安理得了。
書,畢竟是前人的腳步,
路,卻是自己要走的。
如果有人暫時失去了方向,同時不介意滿嘴粗口髒話,歡迎來聽我喇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