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真的是個經典範例,為什麼那麼多人平常會避談政治完全能在這裡找到原因
: 1.見縫插針
: 人家原文明明是在討論女生對政治狂熱者有什麼看法
: 結果你回個請先定義什麼是政治狂熱後開始東拉西扯一堆跟原文無關的東西
: 你講的跟原文要討論的幾乎沒關聯啊,只是抓到個擦邊的機會就開始闡述自己的理念
: 這種風格放在網路上還好,反正平常頂多就花三五分鐘看你的文章感受不深
: 要是你現實朋友聊沒兩句就聽你又開始闡述自己的理念,早晚會瘋掉
基本上老夫不是女性,就身分上來說要回這篇文章是有點問題的。
但是這個提問者本身,有一些常見的迷思必須被提出討論。
老夫想點出提問者的預設立場就是:政治狂熱者是令人厭惡的。
她認為提政治陰謀論、總是在討論政治議題、會因為政治議題與人吵架
就算是政治狂熱者。
老夫原先也跟該提問者的立場一致,認為有上述三種症狀的人就算政治狂熱。
但走到政治圈子裡面一看才發現:
很多所謂的政治陰謀都是真的,而且台灣的狀況已經病入膏肓了。
但是「不要討論政治」還是像一根思想的針,紮在多數人的腦海裡。
: 有問題的不是談政治,而是你談政治的方式,換成其他事情,比如保險直銷也一樣
: 講沒兩句就你想成功嗎,你想圓夢嗎,你知道保險對人的重要嗎
: 這種人除了有需要外誰會想跟她們聊天?
跟保險業務和直銷做類比也太看得起老夫了,既不收你一毛錢,也不要你付諸行動,
只是單純資訊分享而已,問題的根本是很多人一開始就覺得政治是髒的而不願意聽。
: 2.扣帽子連發
: 一般正常的討論是大家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意見不同也無妨
: 可是你的討論是還沒開始就先扣帽子規定一定要在你認可的框框裡面討論
所謂的扣帽子是什麼?
是找不到證據,也沒有論述就將閣下強制與某些事物做連結。
底下兩個例子:
1.馬英九,一心向中國,就是賣台。(因為缺乏證據與論述,是扣帽子)
2.馬英九因為任內積極推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忽視國防建設與國家安全,
在外交關係上欠缺作為,造成台灣台灣在國際的能見度降低,
種種的作為可算是賣台。(有依據的論述,最後得到的結論)
試問閣下能分辨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嗎?
: 說自己沒立場的,先扣個漠視的立場然後開始打
存在主義者說:拒絕選擇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一樣的道理,漠視的立場本身就是一種立場。
這並非此即彼的二分法,在支持與反對的兩個向度上,
我們都可以有漠視到行動不同的作為。
比如說:在多元成家的議題上,我們可以從漠不關心到積極參與同志大遊行,
也可以從漠不關心,到堅決反對可能會破壞傳統家庭價值的多元成家方案。
漠視本身就好像是在原點上,是零,讓自己什麼都看不見,什麼都不知道。
當然老夫不能假設所有避而不談的人都是漠視,也許他知道很多,不願意談。
但事實情況常常並非如此,避而不談的人,大多數是所知甚少,
這是因為他一開始就不願意去談、去聽,最後導致他什麼都不知道。
若要採取漠視的態度很輕鬆呀,現在放寒假老夫也可以出去玩不用發這篇文章了。
但會關心公共議題的人在整個社會不到1/10,會行動的不到1/1000。
(註:在PTT上知識分子多,比例遠較這個為高)
在這個國家身為被統治者但卻有統治者思維的人反而比較多。
林語堂曾說:中國就有這麽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階層,利益每天都在被損害,
卻具有統治階級的意識,在動物世界裏找這麽弱智的東西都幾乎不可能。
同一句話,也能適用在台灣
台灣就有這麽一群奇怪的人,本身是最底階層,利益每天都在被損害,
卻具有統治階級的意識.在動物世界裏找這麽弱智的東西都幾乎不可能。
我們只是不想把國家交給那些,只為了自身利益前途,
就要亂搞拖我們一起下水的統治者罷了。
這個統治者當初還是一大票漠視政治,矇眼投票的人選出來的。
要是這群選民不是漠視政治,矇眼投票,我們現在幹嘛這麼辛苦?
: 說自己中立的,就扣個沒深刻思考,要人想個立場後再來講
: 順便再佈達一下判斷自己立場的方式,只要維持現狀或不理就都是統派
在道德實踐上,老夫是結果論者,要是你的想法或行動所導致的結果是不好的,
那就代表這個想法或行動是需要更正的,因為不管你內心是怎麼想的,總之事情變糟了。
內心討厭統一想維持現狀者,或是置之不理者最後造成的結果是?
國共積極推動各種協議,促進兩岸交流,漸進式的慢慢統一。
像是最近去墾丁、阿里山、日月潭,中國人都比台灣人多了。
到處髒亂,吐痰,大聲喧嘩,插隊,亂丟垃圾。都在這些觀光景點隨處可見。
所以老夫才說妄想維持現狀者是廣義的統派,這並不是沒有深刻的思考就強扣的帽子。
倒是閣下將扣帽子這個名詞給誤用了。
扣帽子的早先在中世紀的時候是教會學校在懲罰學生的時候用的手段,
教師會將一頂紅色的帽子扣在成績低落或不服管教的學生頭頂上,
讓同儕知道這個學生是有問題的學生。(但也許有時是不當的懲罰)
後來在政治上常常會有人把莫須有的標籤貼在別人身上,
亦即是在沒有證據與推理的狀況下,就把結論強加在他人身上。
這個是共產黨在文革時期常用的把戲,當然他的老對頭中國國民黨也很會扣帽子。
: 最後再補一句只要是統派就是助紂為虐喔,糾咪^.<
就像是當初的765萬人還有當初的689就萬人,真的害的我們這票人快要累死了。
再說一次:現在的這個統治者不就是一群漠視者矇眼投票的人投出來的?
: 討論都還沒開始就被你明示該走哪條路,搞得好像不走就是把台灣搞成這樣的罪人一樣
: 這種這麼自我中心的討論方式,人家不想跟你講也很正常
: 3.把自己當成全世界
: 明明只是你被朋友拒聊政治,就自動擴大成在台灣聊政治就會被貼狂熱標籤
: 你真的沒那麼重要到可以把自己個人經歷當成全台灣都這樣
: 台灣聊政治的人也很多,被說政治狂熱更是只有極少數一群而已
這個就是完完全全的謬論了,在台灣長期以來的氛圍是:
只要一談政治就很容易被主動歸類在政治狂熱。
只要參加社會運動,眾人就會馬上覺得你是個偏激份子。
老一輩的甚至會喝斥談論政治的年輕人,因為他們切身體驗過威權時期的恐怖。
閣下所住的台灣是哪個台灣?是一個政治生態正常發展的平行世界嗎?
: 綜合以上三點,即便把政治換成其他東西,這種討論態度也很難讓人想跟你聊下去
: 或許網路上能比較吃的開,反正就久久來一篇平常也不會被你弄到
: 可是要是現實是你朋友的話就很麻煩了,講沒兩句就又要聽你開襢佈道講那些重要的東西
: 還不能有跟你不同的聲音,不然馬上就被扣一堆帽子搞成國家民族的罪人
: 你知道為什麼同一家直銷有些人能賣到年收千萬,有些人卻賣到沒朋友嗎?
老夫的朋友大致可以分成兩種反應,一種如同閣下這般這樣,
將態度放在是非對錯與價值之前,喜歡先檢討別人的態度,
認為老夫的態度是目中無人的,自我中心的,但卻又無法提出老夫說法的駁斥的論點。
反倒是在指責別人扣帽子的時候,自己先扣別人帽子。
有時候態度在溝通上是很重要的,老夫無意強加灌輸,僅是點出事實罷了。
閣下會覺得受到冒犯,追根究底也是因為老夫的說法於閣下的價值觀牴觸而而已。
畢竟社會的真相就是那麼的醜惡,而醜惡的事情大家總是想要避而不見。
老夫的另外一種朋友是開始去關心政治,了解社會,甚至展開行動。
哪一種比較多我不知道,但老夫知道要是前者多於後者,這個國家就沒有未來了。
: 你又知道為什麼有些人聊政治能聊到一堆支持者,有些人只能聊到被說政治狂熱嗎?
: 同樣為了台灣好,真心希望別再多幾個那種把能聊的對象搞的都不能聊的神隊友了
: 最後送你一段話,電影金雞SSS裡看到的,憑印象打不過意思大概就那樣
: 現在沒有人想聽別人講話,大家都只要講不要聽,自己講自己聽也不知道在爽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