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恕刪。
其實我更想知道的是,文青這個字在大家眼裡到底是褒義多還是貶義?
原po孤陋寡聞,一直到了高中才知道文青這個字
這個字開始被定義,據說是來自“文青的100種條件”
大概也是這時候,文青變成帶了點嘲諷的形容詞
有一次同學興沖沖地分享給我看,還故作鎮定地說
「原來我也中蠻多項的耶,我都不知道。」
我笑笑,以我對她的了解,她大概對自己是文青的結論十分滿意。
說說我身邊的人。
我有一個年齡跟我相仿的女生朋友,染了一頭很台的金髮,穿著髒舊的球鞋,
身上背著幾十年的底片單眼,聽的是獨立樂團,念的是五專,也沒有再升學的打算
對她來說,讀書的時間更值得用來體會生活;聽起來浪漫得愚蠢。
再一個是我爸的朋友,臺大畢業後,為了興趣跑去英國學了兩年修理茅草屋,
錢賺得不算太多,但也夠生活;日子過得自在,也結婚了。
原原po眼裡的文青是用錢堆砌出來的,可是在我眼裡不然。
我看到的是他們認真生活,對自己理想的追求;
好好做自己,好好做真正的自己,不隨波逐流也不需要掌聲
那是一種生活態度,跟lomo一樣,大多數人也以為lomo只是一種相片風格。
自從文青被下了定義以後,變成了某種樹立風格的品牌,
誰知道你滿街都是文青、都自以為是文青,還想著自己會有多獨特。
我從小接觸攝影,收集十幾台相機,也喜歡讀散文讀詩,喜歡的作家是林夕
不太看電影,反而喜歡看像關和亮導演那種風格的廣告MV
平常讀書還要配日本電音樂團的歌(偷偷推一下魚韻)
對很多事常常自己去思考而非既定的接受,
我用我自己的方式體會生活,所以很自在很快樂,快樂了,人家眼裡文不文青很重要嗎?
關於文青這個字的千千萬萬種評價與定義,
有人聽到自己被這麼稱呼會很強烈的反彈,有人會沾沾自喜
我想說的是,生活是自己的,不在乎別人的眼光,哪裡還在乎自己是不是文青?
路,凹凸不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