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從高中便靠著捷運上下學的通勤族,
我一直非常不理解,
為什麼博愛座會如此過分被標籤化?
常常站得滿滿的,卻沒一人敢坐博愛座,
有時候跟朋友一起,我會提議去坐博愛座,到時候再讓位就好,
朋友都會露出「不好吧」的臉搖搖頭。
在我看來這件事荒謬無比。
博愛座是「優先禮讓給有需要的乘客」,
不是「有需要的乘客專用」,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箇中差異。
既然是「優先禮讓」,那就是說,
平常的時候它與一般位置沒什麼不一樣,
只不過遇到「有需要的乘客」時,
就會開啟角色對話,
你:「安安,這個位置讓你坐。」
乘客:[Y/N]( )
所以重點只是,
如果不幸的你坐上了這個位置,
你就有可能隨時需要讓座。
而非,
這個位置只能給有需要的人坐。
對於台灣這個神秘的現象我深受其擾,
因為我有眩暈症加上輕微密閉跟人群恐慌症,
所以如果我那陣子精神狀況差或是身體狀況差,
我如果用站的,不用十分鐘我就會開始頭暈、視線只剩光影、
無法呼吸、身體忽冷忽熱,
所以我通常會去坐博愛座,然後就會被上下打量,
高中的時候背著學校書包,更害怕被指指點點。
這個現象讓身體不舒服(的年輕人)很苦惱,
明明自己真的是有需要的人,
卻無法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