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y9432m (啦啦)》之銘言:
: 大家好
: 我目前是大四學生,由於一些原因導致我必須延畢一年。
: 雖然還不確定能不能,但有這機會能去韓國交換讀書,但如果去的話就勢必要延畢兩年
。
: 請問各位會選哪個呢~~?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我是在大四那年到韓國交換的,而也因為系上大四都是實習課居多,無法用在韓國選修的
課來抵免,勢必會延畢一年,這也是在申請之前就知道的事,但我仍決定試試看。
我本身不哈韓,也不是為了追星或學韓語,純粹是覺得這是在大學生活中很難得的機會和
體驗,值得試試。
該校是與我的大學母校建交已久的姐妹校,其在國際交流事務上也建立很好的制度與規模
,這是打動我的第一點。
第二是現實的經濟考量,國外生活費用不低,但因為可以申請一筆教育部的獎學金,等於
減輕了家裡很多負擔,這讓我得以較無後顧之憂地去申請。
順利申請上了之後,我在韓國生活、學習了一年,而這一年所經歷的一切也讓我非常感謝
自己當初的勇敢。
語言的收穫是一定有的,在這方面學校有專業豐富的資源,我也很認真。此外也有選修該
校大學部課程,與當地人一起上課的機會。
但其實讓我成長最多,體會最多的是與韓國人以及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學生們在學習、交
流時激盪出的火花!
在文化、民情差異中學著尊重、理解、欣賞彼此,這樣面對面的衝擊與體會是相當深刻的
,我對這些國家、這些人的了解不再只是書上的遙遠名詞或概念,也不是從媒體上截取的
片面資訊或「聽人家說...」,而是在一起上課、生活、下廚、旅遊...等緊密連結下的深
刻認識。
就以中國交換生來說好了,在實際接觸他們,有深入交往之前,我承認自己對於中國存在
著一些先入為主的偏見。一直以來,彼此看待對方就像是霧裡看花,彼此間隔著的不僅僅
是台灣海峽,更多的是兩岸因應各自立場而生的各式報章雜誌、新聞傳播媒體,以及從小
到大的歷史、政治教育等。
種種因素讓彼此對於兩岸關係都有截然不同的解讀和看法。但也因為有機會認識交心,我
們才發現這些複雜的兩岸關係思考並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只是彼此站在不同的角度罷了。
就像其中一個中國朋友說的,就算今天我們針對兩岸問題開一場辯論會,其中一方辯贏了
又怎麼樣。現今局勢也不會因此而有任何改變。
能夠認識這麼一群友善、明理,並且充分尊重個別差異的中國朋友,我感到非常幸運。也
因為他們,讓我對很多事情改觀,不再只是看膚淺的表面,下膚淺的定論。
我學會不再輕易用刻板印象來概括自己對一個國家的認識,也不輕易因為一個新聞或事件
就以偏概全套用在整個民族上。我開始學習站在不同的立場去思考,用更多元的視角去理
解這個世界。這樣的成長仍深深影響我到現在,甚至可以說是一輩子都受用的。
再來,是學會獨立。在異鄉生活一年,從韓語程度零、需要依賴其他人幫忙生活大小事、
隨身攜帶翻譯機,到可以自己規劃行程、買票、進行長途旅遊,甚至在即將結業前的韓語
課上,已經可以用全韓語獨立完成一個介紹我的家鄉台灣的30分鐘簡報...很難想像活到
二十幾歲,我還有機會把自己丟到一個全然陌生的環境,從零開始。
交換生活是很難用簡單的「玩」來草率下結論帶過的。雖然回國已經好幾年了,不過那段
時光仿佛永不褪色般,還是時常會在腦海中流轉。
每當有人問起我會不會後悔因為這一年,而什麼都慢了人家一步時,我總是毫不猶豫地說
「不會!」再給我選擇一次,我還是會去啊,這一年的經歷和累積是很難用其他現實因素
來比較或量化的。
也因為我很積極地把握這個機會,充實無悔地經歷這一年,因此延畢一年的代價於我而言
很值得!回國後也依著原本的規劃認真把最後一年的學分修完畢業實習工作,乍看之下晚
了同屆一年,但其實又好像沒什麼不同。
很多機會是有保存期限的呀,過了那個年紀、那個時機,可能少了勇氣,也可能有更多現
實因素要考量,屆時就很難再回頭追了~原PO不妨好好傾聽內心的聲音,如果真的不願錯
過,那就好好把握吧!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