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viela (生 活)》之銘言:
: 在這個時代,實體唱片行好像越來越少了,以前曾經去過的唱片行現在一個個沒了,學生
: 時期常去的玫x、x眾唱片行,不知什麼時候也找不到了
: 大家現在聽音樂還會去買CD嗎?還是只在網路上聽呢?好懷念以前沒事就去逛唱片行的日
: 子~
身為前唱片行店員,忍不住跳出來講一下我自己的感覺XD (以下文章非常主觀,噗)
因為我本身就很愛聽音樂,打從錄音還是主流的時候就開始會買專輯
後來CD漸漸崛起,雖然單價比錄音帶高,但產品給人的精緻度感覺高很多
(而且想聽喜歡的歌,不用一直按錄音機倒轉,還要算秒數,哈哈哈)
那時候還是可以在家樂福特價時買到一張298的時代
窮學生餓個幾餐就可以買到想要的專輯
沒想到現在已經漲到動不動就破400,為何要這樣追殺買CD的人QQ
但我覺得最大最大的重點是,那時候的專輯,除了主打歌以外,
非主打好聽的比例也頗高!
不分中外,我還記得小時候即使憑著對主打歌的熱愛而花錢買專輯,
也都不太會對其他歌失望,即使有一兩首不喜歡的,也會把它聽過去
而且實體唱片對我而言,就是多了一種收藏價值,拿在手中的感覺就是不一樣
我最享受把CD從盒子裡拿出來,放進音響的那個moment!
放假的時候看著櫃子裡的CD,想著要聽哪張
這不就跟要出門遊玩的時候,看著衣櫥想說今天要穿什麼,一樣的令人愉悅嗎XDDD
話說回來,我覺得現在的CD走向基本有兩種
一種是買音樂,另一種是買寫真/週邊送CD......
但也有非常少見的第三種,音樂跟包裝都非常棒!整體就是一個藝術品
以下是我根據我的工作經驗產生的想法,如有不認同也請多包涵^^"
先來講華語,基本上女板應該也有不少文章討論華語歌壇的演變
我只能說,用心的華語唱片真的越來越少(其實有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感覺)
免洗的歌手真的太多了!
以前常常到新品上架的日子時,看著完全不知道是誰的所謂男神/女神
邊拆貨邊罵,包裝做得那麼大要死啊,根本沒位置擺,要寄貨也超難塞
重點是,當我們太無聊的時候就會拿來聽看看,給他們/她們一個機會
通常我們的結論就是,唱片公司錢太多XDDDD
久了真的會讓人比較對這塊領域失去關注(我說我啦)
再來是東洋唱片
其實日文專輯大部分都是走簡單路線,就普通CD包裝(通常實力派歌手比較走這路線)
相對的,偶像歌手就是以週邊跟連動活動為主
例如買ABC盤就送什麼什麼的,說實話,這真的是蠻可以帶動買氣
但基本上就都是粉絲在買,很少會因為聽到店裡在播,然後覺得好聽而買的
(這種情形在西洋專輯比較常見)
講到包裝就不得不提韓樂!真的讓我打從內心佩服
基本上韓樂並不是空有包裝,當然也有一些團體音樂不怎樣但包裝很華麗
(忘記說,我知道音樂這種東西很主觀,
但我就是以自己的感受and我在唱片行感受到的人氣下去做評論)
不過真的還蠻常看到音樂不錯,包裝也有創意的專輯
不一定要送很多很多寫真,但就是會讓人覺得很特別
比較困擾的是收納超困難,因為都大小不一啊!!! (整齊控發作)
所以現在它們都跑到我的櫃子深處了,偶爾要聽才拿出來,噗
可是即使韓樂專輯包裝很華麗,其實也很少遇到會因為文案或者包裝吸引而購買的人
基本上都還是以粉絲為主
最後是西洋
其實西洋這塊也有點可惜,我覺得主要是音樂宣傳的模式
華語的話很少推單曲,通常都是專輯要推出的時候選一些來當主打
或許還有一些機會釣到一些人買CD
但西洋基本上是先推單曲,隔一陣子才會發專輯,這樣其實會比較難把專輯炒起來
因為單曲都聽到不想聽了啊
而且在數位化跟串流的興起之後,音樂更新的速度其實非常非常的快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聽單曲為主,網路那麼發達,資源隨手可得,
真的沒什麼人會因為一兩首歌而去買整張專輯了
要聽單曲又想支持正版,那就買itunes就好
加上西洋專輯包裝真的超陽春,有時候還沒附歌詞......
我自己現在也是,除非是專輯中有超過一半的歌覺得好聽才會去買
因為我覺得整張專輯,買itunes的話也要兩百多,再多加一點就可以有實體專輯拿在手中
那幹麼不買XD
甚至狂熱一點,台灣沒進的CD還會上國外網站買
說來說去,還是一種收藏癖啦,一種擁有的感覺
加上音樂本身讓我覺得有那個價值,讓我願意掏錢把它帶回家
而且其實如果有同好的話,CD借來借去其實樂趣非常多!
雖然目前數位音樂市場產值很大
但我還是要一廂情願的覺得CD應該不會滅絕(哭),只是買的人真的越來越少
總之,東西好的話不怕賣不出去
我跟同事還蠻喜歡講一句話的:會買的就是會買,不會買的怎樣都不會買啦
再次呼籲大家,有喜歡的作品一定要支持(啊最好去唱片行買啦,哈哈哈)
有時候去逛逛唱片行,看看CD背後的文案,或者是聽到店裡在播的好聽的歌
說不定會意外發現許多好音樂喔
啾咪^.<*~
ps.以前工作上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客人聽到店裡播的比較冷門的專輯時
覺得好聽而當場買走,真是感動到要哭了XD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