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這是一篇想討拍的文章,不喜者就看看就好了吧。
雖然看棒球也才八九年左右,以前很不懂事,常常會覺得「這球撲接就接的到啦,怎麼不撲?」、「這場又輸了,球員怎麼都不爭氣」等等。
輸贏看的很重,只要輸球心情就很差,只要輸球,一切就怪在球員身上。
也曾經是個迷妹:「哇!某某某好帥呀!」,只要支持的球員沒先發。一切怪在教練團身上,自己從不想讓自己沒支持的球員上場,去現場看球其實只是想看帥哥,真心不是為了挺棒球。
直到現在長大了,一切都懂了,也看清了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的無知、幼稚,正是現在自己最討厭的:「戰績迷」、「迷妹」
自從當上學校校隊經理後,才發現棒球的難度,不只是技巧、壓力、戰績,更是發現到了環境問題以及校方的關注度,要有成績才有經費,有經費才能報名比賽、買球具。
我們只是乙組,興趣打球而已,更何況是甲組?
思考了許多問題後,自己親身了去看了除了中職以外的比賽,甲組、乙組、業餘、基層。
中職以外的其實根本沒有多少人去關注,也許大專院校的甲組還有,但只限於有名的學校。
乙組呢?雖然大家只是興趣性的打球,但是大家都是想要完成打棒球的夢想,又基於小時候來不及,長大後只能練練興趣性的,大家都想要進入pro球場打球,大家也想要有電視轉播,但是這種社團性的,誰要看?
業餘呢?關注的人也是有,關注力還是沒來的中職高,很多人都想進職棒,但是一直沒機會進入職棒,測試會就落選了,選秀沒被選到,因為想進入職棒完成夢想的人太多太多了。
再來是最重要的基層,沒有基層,哪來的職棒選手?但是現在台灣的環境實在是很不公平,大家也是只關注於有名的學校,因為他們有成績。
偏遠地區的孩子怎麼辦呢?
關注力不夠,沒資源,很多孩子都很想打球,但是沒經費去參加比賽,沒比賽沒成績要怎麼申請經費?
「可以去賣東西來賺取比賽經費呀!」
孩子們也想,但是他們不是不想打球,是沒辦法打球。
許多孩子放學後得趕緊回家照顧阿公阿媽、弟妹,因為他們的父母有的已經聯絡不到了或是已經不在世上了。
有的要趕回家幫忙種田,幫忙家務賺錢。
他們想打球,但是真的沒辦法打球。
有很多熱血熱心的球迷熱情贊助球具,但是這些沒辦法打球的孩子們根本沒時間練球。
政府呢?我不知道。
有時候真的很後悔現在才知道原來很多人想打棒球是這麼的困難,以前就只知道關注螢光幕前的球星。
暑假到了,七月中跟公司請了一個星期多的長假要去偏遠地區當志工,幫助孩子們,也想親眼看看那些孩子們他們所遇到的問題。
原本也想找一些看起來很愛棒球的球迷朋友們一起去,但是一直都只換到「你有事嗎?」、「我哪像你時間這麼多」、「捐錢、捐球具就好啦,跑到那要幹麻?」、「你要熱死喔」等等的答案。
真的真的讓我很心寒,
你們是真的愛棒球嗎?
你們是真的想讓台灣棒球越來越好嗎?
抱歉文長,手機發文排版請見諒。
我相信還是有人想讓臺灣棒球越來越好的,只是我還沒遇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