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一直覺得大部分的台灣人對了解自己的權益很不積極。
比如說像是法律,如果發生狀況時可以積極了解相關的法規,就可以避免吃很多悶虧。
政府也有設立免費諮詢的法律顧問,提供一般民眾協尋求助,
有些狀況也可申請免費律師打訴訟,但這些清楚的相關規則都必須花一點時間了解,
我相信花一些時間研讀(真的不會太久),讓自己不吃虧不是很好嗎?
另外打從薪資開始,大多回應「依照公司規定」,
有位朋友在做人資,很直白的說「通常這樣回應的,就是給這個職缺的最低薪資」
很多狀況經常在發生,比如說從勞健保看起,大多公司都會幫員工保「最低勞保金額」
也就是說公部門設限最低保額是多少,他的員工無論薪資多少都是保那個金額
然後剩餘的薪資就會報在其他項目,比如說:
實際每月固定薪資:30,000,薪資條可能這樣寫: (以下僅為參考範例)
薪資:20,000
伙食津貼:5,000
通勤津貼:5,000
朋友發生過勞災,在外跑業務時被花盆砸傷,結果給付金額就只拿到:20,000-
不過這是3~4年前的事情,現在有沒有調整我沒有再去更新,有誤也請更正。
再來就是公司對於員工相關規定,像是年終、福利、甚至是上下班時間、或是請假規定。
以及公司是否都有符合勞基法規定,還有如果進公司有簽署任何文件,一定要自己留底!
我覺得一間公司對你的學經歷需要如此深度的了解,來評估是否錄用這名員工;
那為什麼我們不能了解這間公司的員工制度,來評估自己是否要加入這個工作環境?
有太多都是上了班才知道自己某些員工權益被吃掉了,或是薪資被扣得不明不白
就拿我自己曾經遇到的公司來說:
1. 專利商標事務所:
(網路很多就職過的負評,104寫很可笑說要員工先努力再問收穫,就是不准先問福利
)
第一份工作什麼也不敢多問,都是等錄取了才知道上下班時間、午休、員工福利等
這間公司相當的詭異,我跟幾位離職的同事到現在還在覺得那是我們人生最倒楣的
時期,搭配進一間最爛的公司。而且我們到職不久之後,身體都相繼出問題(尤其
是腸胃)。進公司之後才知道,滿一年的七天年假,不得休周休或國定假日前後。
什麼意思呢?就是不準你排星期五或星期一、或是國定假日前後,就是不准休連假
所有事假/病假一律視為年假,但是會先扣錢,等年底清算的時候,才會折現給你。
而且我們離職的時候,完全沒有將年假的薪資還給我們。
2. 食飲品大廠:
面試的時候說是周休二日,到職的時候才告訴你:其實我們是隔周休二日,但是因為
星期六常常很多人請假,太少人上班會浪費公司水電,所以強制全公司都會休周休二
日,但是基本上就是你每兩周就「欠」公司4小時工時,要嘛你加班、要嘛你年底一次
請事假扣錢。重點是我加班可以*1.33倍,當然算起來大家當然選正常加班費啊!
比如說- 平均薪資約$200,加班*1.33所以加班費是$266,我怎麼會傻到不賺66?
這到底影響有多大呢~ 我有次跟人資聊天問他說,我滿一年是怎麼計算呢?是隔年初
還是我到職日開始算成是一年(因為有些公司是算隔年初就給你年假的唷!)
結果他說:「妳沒有年假啊」 我一時還聽不懂想了很久,他才接著說:
「妳沒有看公告嗎?明年每個人是欠公司56個小時,不就是七天嗎妳怎麼會有年假」
我頓時真的是很懊惱......有種很受騙上當的感覺,我沒有讓自己吃虧、跟主管提出
面試的情形、與實際工作有所落差,主管知道後還算不錯,隔月薪資調整就有加1,000
大概舉這些例子,我仍然覺得在工作上要有所堅持......大家出來都是混口飯吃
什麼叫做要先付出再來問收穫,我工作大部分原因就是為了賺錢,為什麼不能問?
勞工是必須意識抬頭(但也不能濫用啦),大家在找工作一定要多多保護自己權益。
基本該要有的一定要有,不要讓自己吃虧,有些公司回應迴避或模菱兩可的時候,
就一定要問更清楚、還有三思而後行,網路發達也可以找到很多面試/工作評價,
還有觀察公司流動率是否很高,可以透過職缺開放時間跟是否為「加開」。
大家離職都一定有不開心的原因啦,也有是找到更好的~面試有機會觀察一下工作氛圍。
可能有些人會說有工作就好誰敢要求這麼多......我必須說這也是促成老闆無良的助力~
所以大家面試的時候多多發問,不要怕問錯,錯了才知道怎樣是對~
尤其是已經有工作資歷的朋友,更應該勇敢開口詢問福利多做比較,
也不要害怕「試用期」(其實這也不合勞基法),因為同時也是你在試用這間公司啊~
另外的確有「草莓族」存在,但是這不是被無良老闆拿來濫用壓榨員工的藉口!
以上為個人經驗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