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篇和底下的推文忍不住想回一下。
其實有關於底下推文說「法國麵包不是只有法國有,為什麼長棍麵包就叫法國麵包?」
還有文中的「法式吐司,早在羅馬時期就有類似的料理,為什麼卻變成法式吐司?」
這理想小小解說一下為什麼,為什麼這些食物會被這樣稱呼?
法國麵包?法式吐司?
1.長棍麵包
長棍麵包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在法文裡稱作「baguette」,
只有這種硬硬脆脆打人會痛的長棍麵包才能稱作baguette,
事實上,早在19世紀的維也納麵包坊,不過製作長麵包有些費時費力,
所以麵包師並不常做,
再加上後來有法律規定「麵包師傅不該在4點之前工作」,
使得當時人們早餐食用的圓形麵包無法製作,
一直到細長的baguette出現便解決了這個問題。
後來在法國便出現了一種定律,雖然世界各訂都有人在製作baguette,
不過在法國並不是所有的長條麵包都叫baguette,
有一種比baguette再短一半寬度寬一點的麵包,法文是flûte;
另外還有一種叫ficelle的麵包也和baguette長的很像......等等,很多種法國麵包。
在吃這種baguette時先切成一小塊,佐以乳酪或肉片一起食用;
在內陸地區則會抹果醬並浸泡在咖啡裡。
法式長棍麵包在烘烤有屬於它專屬的烤箱,而不是和其他的法國麵包一起烘焙,
而且baguette的製作是根據一條法國法律所規定的,且不含油脂製成的,
baguette的標準直徑大約為5到6公分左右,長度可以長達1公尺,
最小長度也不能小於80公分,重量大約250克,
這就是為什麼叫「法式長棍麵包」的原因。
平常我們在市面上看到有油脂的長條麵包就頂多是長條麵包,
其實並不能稱為長棍麵包喔!
在法國,長棍麵包叫做baguette,其餘麵包統稱是pain,依其不同形狀有不同稱呼。
我們可以從baguette的長度、酥脆外皮,及用來使氣體在面中適膨脹而切割的紋路辨別,
那些紋路最後就是麵包的白色部分。
2.法式吐司
法國吐司早在羅馬時期就有類似的食物,
後來這道食物在歐洲流傳時有著各種不同的稱呼,
最後以英文的「French toast」普及,中文可譯「法蘭西吐司」。
法國吐司的出現據說是和早期人們不願浪費食物有關,他們把吃剩下來不太新鮮的麵包,
加入雞蛋煎到呈現金黃色,
後來又依各地風情不同,開始佐以各色各樣的搭配,水果或果醬之類。
不過,法國吐司是經過煎炸處理,所以和其他煎炸食物一樣含有高脂肪和高熱量,
而且麵包容易吸油,食用前又會塗抹一些油脂類或糖漿,所以熱量和糖分很高,
雖然好吃,可是也別太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