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sheffler (斤欠斤欠)》之銘言:
: 先說結論:學校是徵志工,你不願意可以不去。
你先下結論,但是你的結論有問題,
下面的論述(因為離題)也支撐不了你的結論
東海是徵志工打掃東海
並不是徵志工打掃其他蘇迪勒受災學校
東海跟你下面那些提到的受災國小根本不同
國小是義務教育、東海高等
國小是國民學校、東海可以算是私人機構
如果今天7-11徵人打掃整理7-11店面呢?
打掃過程也有學到「收穫」啊
這樣比較就很清楚了吧
: 當年還是大學生的我們,七八月都會到偏鄉國小辦夏令營
: 辦完最後一個營隊時剛好遇到八八風災,
: 大家就趕快收拾行李回家,準備放所剩不多的暑假。
: 風災結束後學校教授打電話來,問我們要不要下南部幫忙救災
: 大約一個星期的時間,內容大就是搬運物資、打掃。
: 我和我社團的朋友們,就一口答應,大夥約15人
: 由學校教授和教官帶隊,我們就搭車到屏東幫忙了。
: 一路坐車下去,看到洪流滾滾、斷掉的路、大橋、整排傾倒的樹
: 還有比遊覽車還高的淤泥堆積在旁邊,一夥人都驚呆了。
: 只能在心中感嘆著,這就是大自然...
: 在屏東體育館裡,滿滿都是救援物資,我們就在那裏幫忙幫運、整理
: 晚上就直接打地鋪,所有志工全部都是自己帶著睡袋,擠在一起睡覺
: 第三天則是到了某一間國小幫忙清掃,那裏淹水淹過了一層樓,全是爛泥
: 以當地的人力,根本沒辦法整理,附近民宅更是損失慘重
: 大家都不敢想像,如果事情事發生在自己家裡,該如何面對。
: 大學生志工和國軍弟兄們,大家就同心協力打掃、消毒
: 中午就一起倒在剛清完走廊上休息。
: 但明明清了一整天,卻好像永遠清不完一樣,淤泥清完一層還有一層。
: 最後當然還是清不完,但依照行程,我們還是得離開,
: 離走前校長很感謝大家的幫忙,但也感嘆不知道何時才能不再淹水
: 回頭望向殘破的校園,感嘆何時才能恢復家園。
: 經過那一週的洗禮,其實當志工對我來說,不是付出,而是收穫。
: 有這樣的經驗,才能知道在我們舒適的生活圈之外,
: 令人敬畏的大自然,是我們需要隨時注意和小心的,
: 而不是到了颱風真的來,受災了才說:我哪知道會這樣
: (所以颱風天請不要到海邊和山邊)
: 有了這樣的經驗,也才能同理到我們有能力,可以幫忙需要的人
: 這是一件多棒的事!
: 也許花錢就可以請到工讀生打掃,
: 但是大家一起打掃,幫忙重建家園的感覺,不只是付出勞力
: 而是得到的人和人之間的凝聚力和對家園的認同感。
: 當然從來都沒有體會過的人大概也不會贊同我的想法。
: 所以還是那句結論:人家徵的是志工,不想做可以不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