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篇想回來好好解釋
在十二年國教會考制度下 我們第一屆小白老鼠的心聲
因為每個區域算分方法又有一些差異
就直接拿我自己的學區出來說 (彰化區)
前提聲明 以下分數比例配置為 第一屆十二年國教 彰化區
首先 十二年國教和基測最大不同就是
不再是像基測一樣
考完試 成績出爐 直接考試成績分發
而是
考完試 成績出爐 再加上其他許許多多的項目成績
最後的總和才是你真正拿出去比的分數
就彰化區來說 (第一屆)
滿分是90分 會考占了30分
但是 還是有許多低分(會考)的學生能夠上好學校
就取決於那些 另外項目了
另外項目包含
大功 小功 嘉獎 總數
服務時數
德智體群美(依照五大學群幾科不及格來判定)
體適能測驗
競賽成績 (這個項目似乎只有彰化有)
選填高中志願為同學區 (舉例 我是彰化區的學生 如果我填非彰化區的學校 像臺中
女中 我將會失去那7分)
清寒家庭 (中低收入戶 1分 低收入戶 2分)
志願序 (彰化區是 十個志願 每掉兩個順序分數掉2分)
小的記憶力只到這邊 若有其他的還請版友補充
從這些項目就能發現 除了紙筆測驗的會考以外
其實還有許許多多的變數
在操弄這學生的未來
也許會有人說
這些東西 國中就該想到 就要去做了
但 真的是想要做 就有得做嗎?
為了服務時數 大家搶著當幹部 小老師
老師為了升學率
刻意將服務時數較低的孩子安排到職位
但老師們有考慮過 他真的適合做這項工作嗎?
就我國中看到很多情形 都是小老師擺爛 科任老師氣的半死
為了競賽成績
家長繳了好幾千塊甚至上萬塊
送小孩子去學他根本沒有興趣的才藝
只因為:這項比賽比較容易得名啊~
又或者我見過
繪圖比賽 直接請專業繪畫老師幫忙作畫
再拿出去比賽
我明白教育部希望我們臺灣的孩子不要只會讀書
可是臺灣的家長已經回不去了
眼裡只能想到
成績
成績
成績
為了成績不惜鑽漏洞
為了努力讓自己的孩子符合自己的理想
我相信 十二年國教實施的本質 是好的
但 它唯一最大的缺點就是
它實施在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