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也很討厭廟會,尤其是鞭炮在腳邊炸開嚇到眼眶泛淚的時候
這些鞭炮炸開一個國小小女孩的心靈 Q_Q
看到電子花車跟七爺八爺人像混搭就覺得毛骨悚然
看到滿地的鞭炮紙屑就覺得這不符合永續發展
到了大學,我離開台北,來到台南唸書
台南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廟會活動的頻率就跟寺廟的密度一般高
剛來的那一年根本
◢▆▅▄▃-崩╰(〒皿〒)╯潰-▃▄▅▆◣
◢▆▅▄▃-崩╰(〒皿〒)╯潰-▃▄▅▆◣
◢▆▅▄▃-崩╰(〒皿〒)╯潰-▃▄▅▆◣
然後我在大學的忘記哪一年裡修了社會學
憑著我稀薄的記憶來板上分享老師所詮釋的節慶活動
現在我們的生活以七天為一個循環,上五天的班放兩天的假,周而復始
常常有時候突然會想不起來今天是八月幾號 (有時候還會突然忘記今年是哪一年QQ)
我們在家←→工作場所間來回移動,過著機器人的生活
但是有一天春節來了,鞭炮炸開的時候,我們深刻感受到春天來了
我們齊聚一堂,感受我們與家族間鏈結的感動
也許原住民的豐年祭和基督教的感恩節也是相同的意涵
將四散的家人召集回來,是時候一起回家
那天上完課以後,我開始對廟會活動有不一樣的感覺
這些活動表現出文化的傳承跟城市的生命節奏
有些包含了對這一年的感謝、有些蘊藏著對下一年的期盼
這些節日慶典都讓我們跳出七天一循環的週期,感受季節的交替
社會學的老師說「節」就像一段竹子上的竹節,給平順的生活不一樣的衝擊
但我覺得節慶是把時間表現在空間中的心電圖,提醒我們生命的運轉
我還是一樣對電子花車露出驚恐的表情
我還是一樣被鞭炮聲嚇得快噴淚
但是看到每一個節日、每一個宗教的慶典,都讓我覺得看到城市的生命力
也許有一天我們有機會改變不合期待的活動型態
但是我想這些活動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或大或小的慶典都帶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感動
希望這些大大小小的活動也可以炸開我們規律的生活,讓更多的人感動
不小心太感性了 Q_Q
還好我的社會學老師應該不上PTT
不然我已經可以想像 他因為我沒有完整詮釋節慶的那個搖頭表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