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兄弟姊妹開不開心,剛好有與沒有兩個階段都經歷過,
其實說開心也不是開心,說不開心也不是真的不開心,
從有自主意識開始(會分辨尷尬情緒的時候)我就突然有了年紀相差很多的二哥與大姊,
起初覺得還蠻開心的,畢竟有人可以開始跟我分享事情,
但事實上跟我所想的有點不同,
第一就是我無法接受新爸爸,第二新的姊姊哥哥也無法接受我媽,
姊姊與哥哥整天搞叛逆,大姊老是帶著二哥到處跑讓我媽疲於奔命,
這點讓我覺得其實我很不能諒解我大姊,(我二哥後來升上高中變很乖)
再加上我在我大姊結婚那天聽到她親口說她其實很討厭我,
那時候只覺得很受傷,應該說那個年紀的我不知道怎麼排解心情,
所以這件事情對我後來影響很大,從我姊結婚後,
我再也沒有跟我姊講過話也沒有叫過她一聲姊,她回家我就出去,
我們家的人有段時間非常尷尬,彼此在家是從來都不會對談的,
除了不知道我哥我姊的line與電話之外,一年下來我跟我哥講過的話不超過十個字,
我甚至跟我媽講過我真的很討厭有大姊跟二哥,因為我覺得我媽比較偏愛他們,
尤其我覺得新的爸爸也沒有多愛我,憑什麼我要把我媽的愛分給他們,
(一個水煎包都跟我收錢,雖然是我請爸爸買的沒錯,但跟名義上的女兒拿總是……)
後來我媽跟我說,她當人家的後母,怎麼做都會有人說閒話,
她依然愛我,只是能在其他地方表達關愛甚至超過那麼一點,她都覺得那是應該的,
奶奶往生的那年我們的關係有點改變,但只有一點點,
我忽然發現那個以前翹課翹家的大姊變得比較有點責任心,
所以我在我的網誌上寫下謝謝大姊幫媽媽分擔當時的一些辛苦與忙碌,
後來我在誰來我家的地方看到我姊的照片,也知道大姊其實有看到,
現在年紀大了,我想我姊大概也忘了以前小時候的事情,已經是三個小孩的媽媽,
我想她也能理解當年我媽的辛苦,所以去年冬天我看到我姊送了我媽一件羊毛披肩,
卡片上寫著:
阿姨,謝謝您為我們這個家的付出,聖誕節快樂。
而二哥也結了婚生了兩個可愛的姪子,雖然我跟我二哥保持一樣的模式,從來不說話,
但是我跟我大姊還有大嫂聊點與孩子相關的問題,可能不是什麼話題或是很熱絡,
但總之家裡的溫度沒有這麼長久以來的冰冷,
而因為我媽會因為哥哥說什麼而煮什麼,這點讓我曾經很吃味,
但現在我學會利用這點跟大嫂點菜,透過大嫂跟二哥說,再讓二哥去跟我媽說,
所以前陣子天氣很熱時我們才吃得成薑母鴨。
有兄弟姊妹到底好不好呢?
有些人一生都被自己的兄弟姊妹打壓著,有些就十分親密,
每個家有不一樣的狀況,箇中滋味也只有自己嘗過,
只是對我來說,開始有了兄弟姊妹也讓我學習到分享與獨佔的不同吧,
說好不好,說壞不壞,
但也是生命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