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個主題可以再搭配這篇文章看
1.媒體來源:
udn鳴人堂
2.完整新聞標題:
去澳洲回來的年輕人有什麼不同?試解讀新世代工作觀
3.完整新聞內文:
如果你和工作經驗5年內的上班族聊天,講起澳洲打工度假的話題,這些年輕人若不是自
己去過,也肯定有認識的朋友去過。根據統計,台灣有澳洲打工度假經驗的年輕人至少12
萬人以上,七、八年級生每25人就有一個是澳洲經驗者,可以說是該世代的共同體驗。幾
十年後當他們說起「以前在澳洲……」的回憶,可能就像男生聊當兵的經驗一樣。
自從2012年9月《今周刊》報導「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屠夫」,澳洲打工度假正式成
為社會議題。2013年有超過2萬個年輕人前往澳洲,是歷年人數最多的一年,2014年開始
下滑,近來澳洲話題不再熱門,然而這也代表許多澳洲經驗者陸續回到台灣職場。我最近
愈來愈常在工作場合遇到這些「新.海歸派」,對他們究竟在澳洲看到什麼、獲得什麼產
生許多好奇,所以用這篇文章做整理。
身為一個沒去過澳洲的35歲獨立工作者,或許不是寫這主題的最佳人選,但我認為「澳洲
經驗」足以影響下個世代年輕人對工作與生涯的看法,在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現況中,
這是一件值得探討的事情。
【勞動條件、職場文化的差異】
當我問去過澳洲打工的朋友「這趟最大的感想是什麼?」大部分人第一句話都說是勞動條
件的差距,再來就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澳洲薪資按照法律規定,凡加班必有加班費,這
在台灣根本不可能;澳洲人大部分有下班生活,在台灣差不多都是爆肝工作;而且在澳洲
當餐廳服務生的薪水也比在台灣當上班族高。
一旦有這些的經驗,回到台灣肯定會產生「為什麼我們的工作這麼沒價值?」的質疑,如
果號稱知識工作者的我們,薪水與知識產出不成比例的話,那我們每天付出的努力到底產
出了什麼呢?我們相信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但薪水卻無法反映這價值,問題又出在哪
裡呢?
為什麼薪資、加班這些規定連「按照勞基法」這麼基本的條件都做不到,大家還習以為常
?為什麼看重生活品質,想準時下班就是「養尊處優、沒競爭力」還會被大老教訓?
以上這些問題當然都不是新鮮事,但如果一整個世代的認知基準產生位移(無論是自己親
眼所見,或聽身邊的朋友敘述),未來台灣的職場文化也可能必須跟著改變。新世代早就
不相信「低薪是假議題」「賺不到錢是你不夠拚」之類的敘述了,因為他們面臨的是一個
「愛拚不會贏」的世界。
【不是追尋而是短暫逃離】
我問澳洲經驗的朋友「當初為什麼想去?」其實大部分人沒有明確的目標。不過話說回來
,無論去不去澳洲,能在30歲前有明確目標的人也不太多吧。
不像雜誌報導說去澳洲可以賺大錢、迅速存下第一桶金,在我樣本不大的觀察中,有人是
因為想有海外體驗但留學要花太多錢,所以選擇出國打工;有人是因為過去人生都按照父
母規定一路念書考試找工作,進了職場卻也茫然,想試試看到完全陌生的地方,能逼自己
找目標;當然也有人是為了償還學貸而去工作。
歸納這些朋友和他們的朋友的故事,身為旁觀者的我隱約覺得,去澳洲似乎不是一種追尋
,而是一種逃離。不是因為那裡有什麼美好的未來而去,只是這裡的環境實在也很慘,所
以選擇去那裡鬆口氣。就算知道那裡可能沒什麼,以後還是要回來,也還是想去一趟。
很多人談澳洲打工,認為對個人職涯來說不是什麼明智選擇,不但對之後求職沒太大幫助
,搞不好還會扣分。但我認為觀察澳洲打工這件事,如果從「台灣人對職涯的想像」這個
更總體的脈絡來談,會更有意思。
【成功賺大錢路線的破滅】
現在55歲以上的人年輕時高唱〈愛拚才會贏〉,那是個努力就有機會的時期。而現在45歲
以上的人還趕上科技新貴年代,當初的職涯夢想可能是「好好拚十年,40歲退休開民宿」
。到了現在35歲的世代,出社會時正逢2000年科技泡沫,敢拚敢搶的還可以做個中國夢,
前進大陸賺大錢;不想兇狠的人也可以實現小確幸,設法開個文青咖啡店。
但如果你問現在25歲的工作者職涯要怎麼成功,答案可能會非常灰暗……
他們很多人以前相信念大學就會有好工作,許多人背負學貸也要念,結果是學歷貶值、起
薪倒退。2008年金融風暴以後,大學生連研究所都不考了,轉考公務員,2012年創下80萬
人報考公職的歷史紀錄,結果勞退基金預期破產的新聞出來,2013年報考人數馬上降低。
房價高到買不起、薪水低到在台北租屋生存不下去,出國摘水果、切牛肉、端盤子竟然還
賺得比較多還不用加班爆肝,你會不會想去那裡放鬆一下?
年輕人面臨大敘事的凋零,媒體愈來愈不可信、政府愈來愈不可靠、大企業賺錢員工分不
到、甚至還有黑心財團出現。過去相信的架構、方向、價值都在崩解,在這種環境下還強
調要奮鬥努力獻身工作,實在冷得可以。當然不是說我們不該再努力,而是要改變環境有
比努力更該做的事。愈來愈多年輕人不拚經濟改拚政治,為的不就是重新打造一個努力會
有收穫的未來嗎?
【現實慘得可以,不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無論任何時代,能夠輕鬆賺大錢的選擇通常是最簡單的選擇。只是當科技新貴路線破滅,
高學歷等於高收入路線破滅,公務員安穩領退休金的路線破滅,咖啡店小確幸的路線破滅
,出國當屠夫賺大錢的路線破滅,炒房你玩不起而且也準備要破滅之後,似乎怎樣都很難
賺大錢的現實來臨。
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反而應該慶幸,正因為世道爛得可以,做什麼都相差無幾,更多人乾
脆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台灣過去總是一百種人都追求一種成功方式,反正那是賺大錢的
最快途徑,但在這個愛拚不會贏的時代,一百種人可以追求一百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就算
途中死掉九十種,也還有十條新路會被開闢出來,我們的未來大概就會從這裡展開。
4.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72/688642
5.備註:
我對工作的心態大致上如文章所言,個人興趣與發展擺第一位置,收入擺第二,既然什麼
工作都要工時8到10個小時,加班還沒有加班費,薪水又落在三萬左右。
那麼為什麼還要年輕人投入相對危險與高溫的傳統工業呢?既然工作怎麼挑都差不多,只
好看自己的興趣。反正不管什麼工作,老一輩的人都只會說「年輕人沒有競爭力,我以前
在你這個年紀就已經……」。
我的一位朋友退伍之後就跑到日本去唸書搞美工,他的理由是「我要離開鬼島」進一步的
深談之後,我用他的話來說「感覺啊在台灣看不見光」,這是一個拼死拼活努力經濟果實
,卻還是必須拱手讓人的社會。這個島的現實好像沒有辦法讓人做夢。
與其忙盲茫為著別人活,不如專注自己經營一點屬於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