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1218003234-260408
104年12月18日 何宜玲
恐同者本身就是同性戀,很多人可能有懷疑過,或是相反地,認為這只是可笑的無稽之談,但是多項研究得出共識,越恐同的人就越可能是同性戀。
恐同者指的是對同性戀產生排斥的人,他們對同志反感、鄙視、厭惡、仇恨、偏見和歧視,原因可能是基於非理性的恐懼。
根據同志新聞網站彩虹時報meaws.com報導,同性戀能夠被預測嗎?很多人懷疑恐同者是同性戀者,似乎或多或少被研究證實,目前已有多項研究得到一個共識,就是恐同者為潛在的同性戀。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恐同者都是同性戀,而是那些對同志族群特別有敵意或是砲轟同志的人,研究發現,對恐同思想抱有越激進想法的人,他實際上就越有同性戀的傾向,這之間有一個很強大的關聯效應。因此,越激進的恐同者就可能是同性戀。
目前任職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專研心理學教授Richard Ryan說,這項研究顯示,如果你覺得出櫃的同性戀很噁心,那麼你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有這種反應,這些強烈的感覺正在召喚一種自我反思,因此恐同者會覺得同性戀倍感威脅,其實是他們害怕自己表現出強烈抗議的衝動。
美國和德國學生做了4項研究,並得到顯著成果,其中1項研究包括在螢幕上快閃某些文字,受試者必須將他們分為同性戀或異性戀,同時,另1個測試是,他們必須快速地判斷字詞,將這些字的描述分類到自己或是別人。
另1項研究是問卷調查,分析受試者和其家長之間的關係和反應,像是我對某方面感到受控或壓力,以及我覺得做自己很舒服等,在家庭生活中,受試者與家長互動的感受。這項人我關係的研究顯示出,如果出生或成長於極度恐同的家庭中,會覺得自己很丟臉或是不敢表達自己,如果家庭環境越激進,他們就會變得越激進,並且對於同性戀產生的罪惡感也會越強烈。
研究人員將研究對象設定在自我認同是異性戀,針對同性戀言論砲轟,贊成反同志政策,以及贊成對表現出同志行為者實行更嚴厲處罰的人。
Ryan說,我們可能嘲笑這些人赤裸裸的虛偽,但是實際上,這群人常常正好是備受壓迫的受害者,或曾遭過誇張的威脅感,因此,恐同並不是一件好笑的事情,它常常是悲劇造成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