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brother,聽過杜鵑嗎?
當我說杜鵑的時候,她可能是一朵朱色的花,也能是一隻「布榖、布榖」叫著的鳥,這
世上鮮有兩個東西名字是完全一樣的,而本質卻完全不同,但在這裡,它發生了.
一定是有人莫名的將她們串在一起吧,但,那個人,是誰呢?
他是故事裡的人,叫做杜宇,他是一位國王,教導他的子民如何耕種,人民非常喜愛他
,杜宇的妻子叫做「利」,是從水井中爬出來的,杜宇初時見到她時,十分驚嚇,但久了
就習慣了.兩人的結合讓國家更加強盛,但,好景不長,他們的國家淹了大水.
杜宇看到好不容易栽種起來的莊稼,成為了一片汪洋,內心好不悲傷,人民也因為缺乏
糧食,而變得面黃肌瘦.
「若誰能治水,便將王位讓給他.」
他在心裡暗自下了這個決定,就在這個moment,王宮裡傳來了一個奇異的消息.
「國王阿!國王阿!有個人從水裡漂了下來!」
杜宇大吃一驚,連忙前往觀看,氾濫的河水依舊,不過眼前的景象更令人怵目驚心,只
見那個人,從水的低處緩緩的漂向高處,連鮭魚和蔣公,都沒那麼厲害,杜宇趕緊命人將
那個人給撈上來.
「你好,我叫鱉靈.」
杜宇詢問他是否會治水,
「都叫鱉了,當然會.」
鱉靈指著遠處的玉壘山說,
「只要把它打通,水就像馬桶一樣,自然會被沖走.」
於是鱉靈率領著人民打通了山,水患不久就解除,杜宇夢寐以求的田地又露了出來.他
非常高興,但又擔憂水又不知何時會淹起.
「不如這樣,讓我將王位讓給你吧.」
「不不,這怎麼行呢?你才是這個國家的皇帝.」
鱉靈一再推辭,但杜宇執意要這麼做,鱉靈沒有辦法,嘆了一口氣,告訴他實情.
「其實我本是水神,因為看你是個好國王,所以才來幫忙的,現在水治好了,我也該漂
走了.」
杜宇眼看勸不了鱉靈,但心裡打定了主意,於是在一個晚上,他悄悄的離開了王宮.
天一亮,人民發現自己的國王不見了,就焦急的到處尋找,他們找了許久,終於在一棵
樹下發現他,但他們的國王已經死了,為了將王位讓給鱉靈,杜宇走到了這個國家的邊境
,最後餓死在這裡.
杜宇死了以後,人們非常的傷心,傷心到都忘了耕種,就在這個moment,突然
出現了一種從來沒有看過的鳥,他一邊飛,一邊發出叫聲,
「布穀!布榖!」
人們覺得奇怪,但沒有人理會他,這隻鳥從早叫到晚,都是同樣的聲音,
「布榖!布榖!」
他像是在催促著什麼,也像是在表達什麼,那哽咽的聲音,傳遍了整個國家,他一邊叫
,一邊從嘴喙邊噴出了血,血流在花上,終於使人們意會過來,
「是杜宇國王!他來提醒我們要下田了!」
於是乎,這隻鳥就被叫做杜鵑,而那朵沾了血的花,也被喚做杜鵑.
yo,brother,這是一個滿不合邏輯的故事,也違反了人性,但你知道嗎?
這個杜宇王,是真實存在的.
「七國稱王,杜宇稱帝.」
在中國的四川,曾經有一個「古蜀」王國,他與西周遙遙相望,當時的中國,是西周的
天子所在的地方.
後來周朝分裂成數個國家,每個國家都稱王,但表面上仍尊周天子為正統,周國,此時
已經是一個小國了,但古蜀與他們無關,當他們在尊王攘夷的時候,杜宇已經稱帝了.
唐堯虞舜夏商周,中國歷史一直不包含古蜀,這也難怪了,當你看到代表古蜀的三星堆
,你就會知道答案.
無論是眼睛凸出來的人:
http://goo.gl/7aHHrv
戴著黃金面具:
https://goo.gl/kt1YhB
輝舞著巨人般的手臂:
https://goo.gl/2uA3iw
他們的文字,巴蜀圖語,至今無人能曉.
http://goo.gl/x7pzYC
雖然西漢的「蜀王本紀」說他們「不曉文字,未有禮樂」,但很明顯,並不是這樣,這
像蝌蚪般的文字,有可能比甲骨文更早,甲骨文中有個蜀字,甲骨文之前,必定還有會寫
字的人.
他們的神秘,類似馬雅,有人說,他們是外星人製造的文明,你一定得看看他們的樹,
上頭有鳥,綴滿果實.
https://goo.gl/n8l4Ix
也難怪他們會這麼說了,因為在中國各種雕塑裡,你絕對不會看到這個東西.
http://goo.gl/8MrcV8
因此中國的攝影師在為外國人介紹三星堆的玉器時,才把脫口而出「中國的..」給收了
回去.
那麼「中國歷史」又是個什麼樣的概念?
那是一群史學家,不停的在尋找一種「傳說的王朝」,偏離了這個王朝系譜的行星,都
會給一筆消去,這個王朝是很牽強的,而且處處充滿矛盾--
當蒙古人入侵了中原,元,就是這個歷史的主軸了,但當明朝興起,元朝被打到了北邊
,就被改名字叫北元,元、明事實上並列,但卻好似只剩下一個朝代般.
而後金人入關,清國,就成為中國了,中國歷史是一個弔詭的概念,它看來很大,其實
很小;如我們說它是多元的,五族共和,但在中國歷史裡面,這些族本身的歷史幾乎沒有
存在的空間,但若說它小,又並不小,從一小塊西周衍伸出來的歷史,又必須概括所有的
族群,四川也好,胡人也罷,都必須供奉這傳說的王朝系譜,因為在某些時刻,特別是當
他們被認為是發光發熱的勝利者時,他就會是中國的.
因此中國歷史,可以說是一種農藥,它讓每一處田地欣欣向榮,但也讓每一株農作靜若
死寂,我們看到那欣欣向榮的部分,會難以割捨,但我們看到靜若死寂之處,會覺得啞口
無言,正如黑格爾所說,
在中國的歷史裡,只有一個人是自由的.
這個人創造歷史,實現理性的狡計,也就是交代歷史讓他去完成的事,然後背負著自己
任性、衝突的黑鍋,到頭來,這都是必然的,任何君王、朝代、民族、旁支史,都必須被
犧牲,而只為了完成歷史.
這樣的思維必然會產生理性恨(Misologie),這樣憎恨理性的方式有兩種,
其一,就是對於那些自然發展的人,為什麼不遵循歷史的軌跡,為什麼不依從理性來行事
,在這種框架下面,個人的熱情和感性,應該是被犧牲的存在才是,他們沒辦法解釋那些
超出理性範圍的事,因此採取的做法就是,一個接著一個,歸納到「中國」的版圖裡.
例如,台灣就是這樣一個鮮明的例子,面對大國的恐慌,小國應該服從強權,人民應該
信仰權威,個人應該為了國家犧牲大部分的自由,為了利益而獻上自主「顧全大局」他們
無法解釋這樣的不理性,並且忌妒他,最直接的方式,把台灣的歷史,歸納到中國的歷史
當中.
其二就是對歷史的懷疑,也就是理性的不滿足,明明就已經照著歷史的脈絡行走,但是
歷史終究無法給出完美的答案,封建之後仍有許多散落的畸零地,然後這些例外成為了縣
使其瓦解,所以孔子緬懷周朝的制度和禮法,日本的儒學者提出了「華夷變態」,認為清
的統治下,中國已經變態了,夷取代了華,明代的衣冠在戲台子上,戲台下的人則留辮子
,「唐魯才保南隅,韃虜橫行中原,是華變於夷之態也.」
因此他們發動了甲午戰爭,
「夫貴國民族之與我日本民族同種、同文、同倫理,有偕榮之誼,不有與仇之情也...
以逐滿清氏於境外,起真豪傑於草莽而以託大業,然後革稗政,除民害,去虛文而從孔孟
政教之旨,務核實而復三代帝王之治.」
這些理性和這些恨,使他們不斷的撥亂反正,採取的方式正是歷史交代他們的「一人之
英雄,眾人成狗熊」或者「勝利者為鬼雄,失敗者是大雄」
事實上,他們都是不理性的,服膺的歷史,是不自由的.
所謂華夏,不過就是一地碎散的欠片;所謂中國歷史,就是把這些欠片隨意組成的雷龍
頭骨.
而中國可以被原諒的地方,那就是中國其實並不存在.
我們喊了「杜鵑」以後,可能會有三種東西會回頭,杜鵑鳥、杜鵑花、杜宇的幽魂跟你
say「hi」,但事實上,可能什麼回應也沒有,杜鵑鳥飛走了,杜鵑花依舊盛開,而
杜宇會跟你說我是杜宇阿,我們喊著杜鵑其實是種方便,他們三個都是不同的存在,杜鵑
的意義,就像夜晚看著天上的星座.
如果把動物都當作杜鵑,植物都當作杜鵑,所有人都變成杜鵑,你是杜鵑,我是杜鵑,
這是一種無知,而且會形成傲慢,往往在無意間傷害了別人,自己還不曉得為什麼,彷彿
停留在前運思期的小嬰孩.
歷史就是借鏡,鏡子有多大,多近,多遠,都不會改變現在的自己,鏡子的功能就是替
自己上妝,修整成更美的模樣,或擠痘痘.
而不是替鏡子上妝,或想辦法鑽入鏡子,成為鏡子裡的人.
如今我們已有兩面鏡子,就算其中一面是模糊的,也有其用處,誠如同這面鏡子告訴你
的.
我的背後有人聲,我的面貌並不光滑;我有許多碎片遺留在別處,有一些組成了我.
但我仍是歷史.
如果可以的話,請替我找回自由.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我想這就是我們學它的原因了,tomoyo.
※ 引述《josecheng (esther)》之銘言:
: 先自我介紹,我目前是大學生,學測社會滿級分,指考歷史95.2分。當初從來沒想過為什
: 麼我們要學中國歷史,還因為中國歷史的精彩覺得很愛中國。後來上大學漸漸反對傾中又
: 是一回事了。基本上我不認為我是中國人,我是台灣人。
: 昨天家教時,國二的學生問我,為什麼我們要花那麼久時間念中國歷史?那麼多地名,我
: 們都沒去過,那麼多事件,跟台灣相關的也沒幾個。我只能跟他說,不學的話,我們目前
: 的文化就消失很大部分,但我連自己都很難說服,覺得很疑惑。
: 大家能夠說說意見,回覆我學生的問題嗎?謝謝
: 補充:各位在推文中提到一點,也是我想的重點:中國史為什麼要學那麼細?像是日本史
: ,我們知道他們有幕府、有明治維新、有加入軸心國,但是我們不會一一數他們有幾個天
: 皇,不會去考他們鎌倉幕府的特色是什麼,除非你是歷史系。而我在教我學生背中國南北
: 朝的文化、教他背清朝皇帝順序的時候,都說不出為什麼要背......至於我說我讀完歷史
: 就很愛中國,是因為喜歡古代的感覺啦,跟看古裝劇差不多的。其他等我回家再回覆大家
: 囉,謝謝討論!
: